这是一本我向往已久的书,反复听了樊登老师的讲书,书中提到沟通中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展开非暴力沟通对工作、家庭及亲子教育都非常有益。也让我豁然开朗,我们既不能做情绪/情感的奴隶,也不能面目可憎,而中庸之道的活得明白就必须使用《非暴力沟通》
一、非暴力沟通的定义
人天性热爱生命,乐于互助,但究竟是为什么让我们被情感主宰?作者称之为被蒙蔽的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是这样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人们不再条件反射一般粗暴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及需求,它重塑了我们对冲突的积极思维方式,打开爱和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接,使得人们乐于互助。
二、沟通中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 -异化的沟通方式
1)道德批判:以自己的价值观评判他人,不符合我们的道德价值观的行为都被评判为不道德。“以己度人”。
2)比较:比较也是一种评判方式,和别人比老公,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也会蒙蔽我们的爱意,产生语言暴力。
3)回避责任:我们是自己思想、情感和行动的主人,一旦我们意识不到这一点就会成为危险的人。“不得不”,“不管你喜不喜欢,有些事必须得做”,“你让我伤透了心”这都是淡化自我责任的表现。
4)强人所难:对别人的要求暗藏威胁,不配合就要惩罚。比如父母对孩子“你再不。。。,我就不喜欢你”;夫妻“你再不。。。,我们就离婚”。
三、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1)区分观察和评论: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清楚的表达观察出的结果,不加评论。如:小王,我看了考勤表,你上个星期迟到了3次;
重点:区分观察和评论(观点)。孔子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体会和表达感受: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使沟通更加顺畅。
重点:区分感受和想法,“我觉得”表达的多是想法而非感受。
3) 感受的根源-表达需要
指责、批评、评论暗含着期待,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提出主张,对方的反应往往是申辩或反击,激化了双发的矛盾。而如果我们直接说出来,对方较有可能积极回应。
4)请求帮助-清楚的告诉对方,希望他做什么。
避免使用抽象语言,越具体越好,尤其是公众谈话,没有表达具体的期待就是在浪费彼此时间。
错误案例:1.你要好好做饭。 2.老公,你要对我好一点;3.老公,你不要老是加班。
正确案例:1.老婆,我希望每周我们有3天自己家做饭,每次两荤一素,两菜一汤;2. 老公,我希望你每周能送我两次花,一起到外面吃顿晚饭;3.老公,我希望每周你至少3天8:00以前下班到家,陪陪我和孩子。
四、化解语言暴力:倾听、爱自己、愤怒与感激
1)倾听
倾听要全心全意去体会对方,理解和接纳他人,而提建议、安慰、表达我们的态度和自己的感受都不是好的倾听。
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及请求后,给予他人的积极反馈应是理解,用来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为对方所接受,反之,对方会纠正。
倾听可以预防潜在暴力,主动表达理解可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他的意思,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2)爱自己-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
列出我们“不得不”的清单;列好清单后,把这些事改成“你选择做”;填写做这些事的理由,“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如此你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支持你继续做下去。
举例:我选择每天做饭,是因为我想看到家人一起吃饭时的温馨,家人能有健康的身体。
3)愤怒与感激-学会与自己和解
愤怒:1.深呼吸;2.是什么想法让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直接表达需求。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不惩罚,不以暴制暴。举例:抱住孩子不让他跑到公路上,不让他被伤害;而为此打他屁股则是惩罚。
感激:从内心、无任何杂念的表达感激。1.对方做了什么改善了我们的生活;2.我们的那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心情怎样。
总结:非暴力沟通,让我们不再评判自己及他人的有什么问题,让我们明白暴力沟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让我们更注重我们内心的感受和需求,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合理的需求都值得被满足。非暴力沟通的观察(摆事实)、体会、感受及请求帮助我们更好表达自己,达成沟通双方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