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种教育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刚接手三年级这个班,就有老师跟我讲,班上有几个学生特别拗皮,尤其是蒋同学,目无师长,为所欲为,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麻烦。对于这话,我听听就过去了,毕竟哪个班都会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不见得就没法教。
话虽这样说,但开学第一周我也没少表扬蒋同学,希望他感受到老师的重视,能够收收自己的玩性。
午休课,学生们正趴着睡午觉,改完作业我也闭目养神。正在我睡意上涌时,有学生报告:“某某某上厕所还没回来,在外面玩!”没过一会儿,又有学生打报告:“某某某也去上厕所了!”;又过了一会儿,学生又打报告,说蒋同学跑出去玩了,另外两个同学也跟着去了!
这个蒋同学,糖衣炮弹的轰击只让他老实了一个星期啊,终于还是旧态复燃了。经过一个星期的了解,我发现班上多数同学上课随意,自我约束意识不强,所以决定借此机会“敲山震虎”。
下午第一节课,我让中午扰人清梦的五个学生上讲台做个自我检讨,谁知这几个调皮蛋尽情地发挥调皮捣蛋的特长,推推攘攘挨挨挤挤不肯老实站好,见此情形,我面容一肃,嗓门提高,几个小子终于站成一排了。
一番严厉的批评后,前三个同学态度还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主动做了保证。
可第四第五个,硬骨头两块,皮厚肉厚,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我知道,这是对我的一次试探,决定了以后他们还能不能像以前一样随心所欲。
其实,对这两个同学,我早就在暗中观察了解,并且掌握到一些情况了:
袁同学,脚有残疾,孤儿,很小时母亲改嫁,近年父亲娶了个后妈,跟奶奶一起生活,性格执拗,软硬不吃。
蒋同学,留守儿童,贪吃好玩,肚大腰圆,爱惹是生非,成绩极差,跟老教师打过架,班级一号捣蛋分子。
对这样的学生,打骂没用,感情牌也没用,两人互为依靠,那就只能分化离间,各个击破了。
放下义正词严的表情,我把自己当作傻瓜,问蒋同学:“告诉老师,你跑出去干嘛去了?”他脸不红心不跳:“老师,我拉屎去了。”台下的同学揭发:“你撒谎,你根本没有带纸。”“我揣口袋里的,你哪里知道!”张口说瞎话一点儿都不打结,对他的了解算是又多了一分。
“嗯嗯,那你有没有在外面玩?“”我一直在厕所里,没有在外面玩啊。““哦,这样啊,老师知道了。”
接着问袁同学:“那你跑出去干吗了?”他不说话;盯着他又问了一遍,还是不说话;我火了,声音提高八度又问,把同学们都吓了一跳,可他还是紧闭嘴巴,一言不发。
旁边的蒋同学偷偷支招:“笨啊,说你上厕所去了啊。”假装没看到,我声色俱厉又地问了一遍:“说不说?!你不说清楚就别想下去了!”
在我不断的威逼,蒋同学不停地催促下,这小子终于开口了,低着头很不自然地说:“我,我上厕所去了。”“真的?”他又不说话了。
不过,已经够了。这两人什么情况我已经了解了。
面向全班同学,我痛心疾首:“老师真的没想到,我们班上居然还有撒撒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的同学!”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整个教室分外安静。
“蒋同学,他把老师跟同学们都当作傻瓜,以为我们真不知道他干嘛去了,这种耍小聪明的同学老师最讨厌!”这下,原本得意洋洋的蒋宇也呆了。
“相反,袁同学就挺让老师佩服,老师故意凶他,他都一直坚持着不肯说假话,说明袁同学是个挺有骨气的人哪,别的不说,就这一点,老师真的很喜欢他。”袁同学冷冷的一张脸上有点不好意思了。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像袁同学一样有骨气,不讲假话,不耍小聪明欺骗老师。”这时候袁强脸上的表情已经缓和多了,趁机教育了几句,就回座位乖乖待着了。
最后一个蒋同学,大名远播,但关于他的黑历史,我还并不完全了解,便随口在班上问了一下,同学们七嘴八舌就说开了。
“他以前上课的时候总会跑出去玩,数学考1分,语文考0分。”
“他还打老师,以前老师骂了他一句,他就打起老师来了,还骂老师脏话。“
“他偷同学的钱,偷了还不承认。“
“他在教室垃圾桶里捡辣椒皮吃。上课老师把缴上去的辣椒皮扔到垃圾桶里,他就去捡着吃。“
“他不写作业,还乱撕书。“
“他还乱打人,谁说他他就打谁。“……
听着听着我觉得有点尴尬,这口碑确实是相当不好啊!可同学们争先恐后说着别人坏话的样子也让我很难受,看看蒋宇同学,已经坐在讲台的凳子上,把脸埋起来了。
怎么办呢?我紧张地思考着,怎样才能既不伤害蒋同学的自尊心,又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能让其他起哄捣乱的同学也能反思一下自己呢?灵机一动,我想到了一个主意。
“同学们,蒋同学是不是我们的同学?“
“是!“
“那我们同学之间应不应该互相帮助?’
“应该!”
“那蒋同学有缺点我们作为同学是不是也应该帮助他?“
“是!“
“那同学们说说,应该怎样帮助他呢?”
这下班上不再七嘴八舌了。
一个同学灵机一动说:“他捡辣椒皮的时候拉住他,告诉他那样不卫生!“
“他打架的时候拉住他。可是,他会打我的!“
我简直被这群学生逗乐了!
这时候,坐第一排的小女生报告:“老师!蒋同学哭了!“我一看,还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偷偷地开始流眼泪。只是不知道这是羞愧的泪水呢,还是感动的泪水?
“帮助别人呢,就应该少盯着他的缺点,多发现优点,每个人都有优点,大家说说蒋同学有什么优点啊!“
“他没有优点!“一个同学脱口而出,我赶紧用眼神制止,可令外一个同学也跟着大声说:”是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优点!“这时候,恼羞成怒的他已经冲到对方课桌前,捏紧拳头怒目圆瞪了。
“有,他有时候很搞笑。”后排一个男生小声地说。就是这轻轻的一句话,让蒋同学的怒气散了大半,默默地回到了座位。
全班同学,就说出了一个优点,并不是他身上优点不够多,而是同学们根本就没有去发现,同学们众口一词,心里眼里嘴里都是他的缺点和犯过的错误,这些话就像刀子,每说一句割一刀,谁都会受不了啊!
我发现班上有很多同学爱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别人,只要哪个同学犯了错误,总爱七嘴八舌把他以前的错误都翻出来,制止过好几次,可同学们却总觉得自己没错。借这次机会,我想让更多的同学意识到自己的不对。
“刚刚我们讨论了一下怎样帮助蒋同学,同学们都挺认真地思考了,不错!”接着,陡然变了语气:“可是,老师发现其实同学们并不是真心地想要帮助他,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顿了顿,我接着说:“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如果真心想要帮助别人,就不会只盯着他的缺点看,说他坏话!”
一下子,教室里变得格外安静。
“帮助蒋同学,不是一句空话就可以的,同学们都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这样才好学习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啊!”
一些同学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接下来的几天,班上七嘴八舌搭下嘴的声音明显少多了,面对袁同学和蒋同学,大家也不像之前那样排斥,开始试着去和他们合作交流。而这两个同学呢,劳动特别积极,对老师的教导少了很多抵触,对学习也少了很多排斥,开始愿意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斯坎贝尔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情感需要。"教师的肯定对优秀学生是途中加油,对后进生更是雪中送炭,因为后进生的缺点比较突出,易为人所发现,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却很容易被人忽视,而正是这种习惯的偏见使差生们自暴自弃,长处和优点也慢慢地被掩盖遗忘。因此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后进生的长处和优点,真诚无私的给予赞赏,大胆地给予肯定,会让他们在赞赏与肯定中感受到一视同仁的温暖,从而正确认识自我的言行,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样从内心激发出来的动力就像是一把火,能够照亮后进生们自卑灰暗的心灵角落,使孩子获得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