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这部一出场,便迎来高光时刻的神剧可以算得上是今年的“国产之光”了。
无论是服、化、道,还是镜头感、或是配乐,都可以堪称是一流水准。绝对的5A级良心之作。
本剧讲述了唐玄宗末年,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张小敬(入狱前为“不良人”,也就是古代的警察)临危受命,与少年名士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什么叫神剧?
神剧就是“极致的匠心”,神剧就是“耐人寻味”的细节,神剧就是“津津乐道”的情节。
《长安十二时辰》之“细节杀”
《长安十二时辰》里每一集标题里的日晷显示的刚好是本集剧情发声的时间,更极致的是,每集开头日晷的色调都有差异,差异刚好与时间契合。
礼仪的细节,唐代的“叉手礼”,源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部剧中得以再现,不仅如此,剧中唱喏的动作、音调的打磨,无疑为我们还原了泱泱大唐之风。
美食的细节,剧中张小敬吃的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因器得名,多用大水盆做盛汤器皿。大块的羊肉架就搁在水盆上,按照顾客要求,现切现调。
火晶柿子是临潼特产,“赤如火,凉如晶,皮薄似纸”,果子通红通红的,个儿不大,皮儿很薄,不费什么劲儿劲就能剥下来。剧中男主像喝椰子一样吃柿子,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长安十二时辰》之“服装杀”
这部剧可以说是为一众开篇就嚷着“学日本”的无脑观众好好科普了一回我大唐的文化,不是我们学日本,是日本学大唐,无论是和服还是今天的茶道都是源自唐宋。
弹幕区里吐槽李必的道冠戴错了的,这恰恰是道具组的用心。
服装的高度还原:
长安官吏、庶人、军人“缺胯袍”-
唐代织锦胡服-
澜袍,吸收了西域胡服和中原袍服改良而来的官员服饰,绯色为常见的中高级官员服色,提花纹样和服饰颜色均体现官位等级
盛唐时期女子服饰腰线上升,上升至胸部以上,以丰胸为美的唐朝,最大限度地修饰女子身材
旅贲军、右骁卫、龙武军、神武军,剧中出现的四支队伍从服饰到归属的区别?服装大师用心了。
大奸相林相的半臂休闲装,臂是类似“坎肩”的休闲服,在唐朝非常流行普及,男女都穿(女性穿的通常叫“半袖”),穿在长衣里面或者外面都可。上图中间是唐代半臂的实物,右边是敦煌壁画里一个穿好了半臂的男子正在穿外袍的场景。由此可见,该剧的还原度。
《长安十二时辰》之“历史杀”
《长安十二时辰》力求还原的是真真切切的历史,而在这段历史中,每个人对“盛唐气象”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有的是现代的、有的是臆想中的,而导演曹盾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他是真的深入骨髓去为观众呈现,就像他说的那句:“我的要求并不是还原大唐,我是努力想要还原大唐的一天”!
“我希望观众能从这一天里看到的:这个城市原来可能早上起来大家在干什么、中间是要干什么、晚上要干什么、这个节日是怎么过的。”曹盾说。尽量真实,这是导演的要求,也是导演未来呈现给观众的一道视听盛宴。
“长安城的每个坊,包括西市东市都是方形的形状,非常得规整。西市的主街道大概是在15米到16米,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记载来做的。”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为了让妆容能够贴近历史,同时又能尽量贴近当代人的审美,上妆时就要更加用心,据化妆指导张丽透露,女子妆容要一层层叠加才显自然,光粉底阶段就要用掉一个小时。
《长安十二时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剧组的态度,更看到了国剧的光辉时刻。一部好戏,总是能历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