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要,就满足

一天安安过来找妞妞玩,听到他俩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安安:妞妞,我可不可以喝果粒橙?

妞妞:可以,你想喝就喝呗

安安:可是爸爸说喝果粒橙对身体不好

安安:妈妈说是垃圾食品

妞妞:那你喝不喝?

安安:要,我快点喝完,不让妈妈知道

妞妞:好

于是,安安快快喝完,还剩一点实在喝不下,倒进垃圾桶了。

在吃的方面,我奉行的是只要想吃,都可以尝试的观念。

好多东西,其实孩子并没想象的那么喜欢吃,但也有些特别爱吃的,这些特别爱吃的可能是垃圾食品,比如冰激凌,我也会让孩子吃,注意频率就可以。

还有就是买品质相对好点的,品质好点的,成分上能安全一点,还有就是口感更好。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说,自家的孩子完全不吃零食,控制得非常好。

我相信有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做的。

但是孩子不是完全生活在家里,他总会接触到各种零食。

我所看到的现象是,越严密的管控, 只会造成更强烈的欲望。

这种想吃到的欲望紧随孩子左右,一旦有机会,马上就蹦出来。


就像一个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突然暴富,多半会忘乎所以的。

但如果后退一步,在孩子想吃什么的时候,尽力满足它们。

需求得到满足后,注意力会转移到其他地方,而不是停留在一定要吃到的层面上。

我们做家长的总是担心孩子没有自控力,会无节制地吃,最后会对零食上瘾。

咱们先想一个现象,有见过孩子无节制的吃饭吗?

多半是没有吧,除非是饥荒年代,好不容易碰到一顿吃的,那肯定敞开肚皮吃到撑为止。

现在这个年代,基本不会有这样的事了,饭每天都吃得到,不用害怕吃不到。


现在的问题是,孩子不肯吃饭,为什么不肯吃呢?本来饿了进食是动物的本能,但现在却很多孩子不爱吃饭。

多半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哪里有强迫,哪里就有反抗。

得不到的越想要,得到的反而忽视了。

这个道理,放在很多事情上都成立的。

另一个疑惑是,既然可以允许孩子吃零食,那是不是随时吃,要是孩子零食吃多了,不吃饭怎么办?

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的,有很多孩子确实是吃多了零食,影响食欲。

此时,适当的规则要用到的。

比如,每天零食的量,以及饭前半小时不吃零食。

规则尽量简单明了,大人带着孩子认真执行一段时间,孩子慢慢也就认可这个规则。

借用马斯洛的一段话来总结:

已经满足了的需要会退居次要的地位,不再是行为、活动的推动力量。

新出现的需要转而成为最占优势的需要,它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并自行组织有机体的各种能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夏夜的山村,看露天大戏,如同约会多年不见的老友,久违而又难得! 从老家临回来的最后两晚,在邻村张窑看了两部戏——...
    简远山人阅读 4,249评论 2 10
  • 前些天,朋友打电话过来问我,天天写文章,是不是要当作家呀,稿费多少?我一时不知怎么解释。 虽然平时看书多一点,也没...
    成成日志阅读 1,12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