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20180127-【书法】心法大于书法

O

造访武汉美术馆两趟,终于见识了莫奈画展。昨天和慧慧利用中午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坐地铁到汉口,顶着风雪,精神可嘉吧!(温馨提示:周一休馆)

R

可是我俩的共同感受是:看不懂!这就有点尴尬了……

但其实又是意料之中的,对于写实的、现实主义的画,我们还可以凭自己的喜好有一定的欣赏感觉在里面,可对于什么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野兽派啥啥风格,就完全欣赏不了,真的是看不懂,只能看看画家经历说明、画作背景介绍了。

这让我也想到了中国书法作品鉴赏的问题,说实话,虽然自己练习书法近一年,但我也没有勇气去看书画作品展,因为肯定也是看不懂的。总觉得我就是看看热闹,根本看不出门道,往往得奖的佳作,和我的评价标准完全是相反的。比如一些被称为艺术创作的“丑书”“怪书”“大写意”,对于我完全是欣赏不了的感觉。

但我也相信,只要多看、多思考,鉴赏能力一定会随着见识的增加而提高,这也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吧!

I

由鉴赏能力提升的问题,也让我想到了更多关于技能或知识学习层面提升的问题。还是拿学书法举例子:有的人很喜欢书法,通过遍访名师、刻苦练习,多年后也能写出一手好字。当他拿着自认为不错的作品来请大师指点时,大师也许会给出这样的评价:字还不错,只是匠气太重。说明此人要想让书法再上一个台阶,就不再取决于书法本身,而要在个人的修养、境界的追求、心性的修炼等方面下功夫了——正所谓心法大于书法!

所以这样想来,我正在学习的很多东西,都只是学了皮毛,而在“修养”方面,没有深入地进行“内功”修炼。

心法大于书法。学书法,最终是要走向书法作品的创作,那么书法作品绝不是字的堆砌,而是用字形达意、传神。那么你所写的内容,如果是古诗词,作品所表达的含意是什么?是不是就要通过对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的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等等,你才能有所理解呢?学习了这些,你才有可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再创作,将你所写的内容与书法艺术进行融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书法作品。而这都是练习写字以外的功夫所在。

太极拳之神韵。我们现在学的、练的,都还只是太极拳的套路,打起来顶多算是“太极操”,而太极的阴与阳、黑与白的哲学理论,其中的“道”是什么?这些我都没想过去了解,又怎么可能“灌气”打出太极拳的神韵呢?

管理学的哲学。现在理解了《管理的逻辑》中提到的“做人的哲学”,越是企业的高层,越需要从“做人的哲学”中来寻找答案,当科学的方法已经探索到了极致,恰恰需要哲学层面的突破才能辅助科学方面的突破。也就是说任何方法论的最高阶,都应该走向哲学思想,企业文化正是所有管理手段产生的“势能”。正如武汉电信要做“受人尊敬的企业”,这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升华,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怀。

D

1.把《刻意练习》和《微习惯》看完,就利用碎片时间看肖老师推荐的《书法的形态与阐释》。

2.星期一找校长推荐一下古诗词朗诵的声像作品,每天下班在车上听一听。(上班路上听《得到》,下班路上听朗诵或《樊登》)


【自我修炼1】贴墙练站姿10分钟,第15天。

【自我修炼2】收集经典笑话。(无)

【自我修炼3】听10分钟朗诵,第8天。

【自我修炼4】固定25分钟读书时间,第8天。今天读了9面(只记录最高记录)。

今日摘抄:《管理的逻辑》P21-GPS-IE管理改进系统,具体为:G澄清战略目标、P识别关键问题、S设计解决方案、I推动计划实施、E评估改进效果。

P22-要有效地解决企业的问题,就需要对解决问题的三大前提达成共识:把别人的问题转化成自己的问题、把过去的问题转化成未来的目标、把演绎的问题转化成事实的描述。

P23-别人是别人问题的主人,自己是自己问题的主人。

为了组织的健康发展和自我成长,我们都要学会“把别人的问题转化成自己的问题”这一原则。

P25-当管理者以月、周甚至日为单位进行思考时,必须关注紧急的事情多于关注重要的事情,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个的“救火队长”。

P26-通过多年的观察,有一种人,无论是在什么样类型的组织中,都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与晋升。这样的人通常具备三个特质:第一,敢于思考未来;第二,勇于超越领导的期望并愿意承诺;第三,能够坚持长期说到做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