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总盯着坏处看
孩子的成绩是1个A、4个B+以及一个F。作为父母,你关注的目光将投向何处?事实上,所有的父母都倾向于去关注F。理由很简单: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及时补救,或者给她请个家教,或者她应该受到惩罚——直到成绩恢复之前,都别给她好脸色看。 相反,很少有父母会说:“亲爱的,在这一门课程上你得了一个‘A’,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
假如人的本性是更积极地看待问题,会怎么样呢?可能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每一次拨动电灯开关,整个屋子被照亮之后,你都会欣喜若狂;可能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 当一个丈夫忘记了妻子的生日之后,妻子却给丈夫一个香吻并且说:“在过去的14年里,你有13次都记住了我的生日!你可真棒!”……
我们现在的世界可不是这样的。人们分析问题的时候,通常寻求的是一个最能切合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看到了一个洞,就想要将其填上,假如看到的是一个直径1米的洞,就会找一个1米的盖子。但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这种“寻找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心理学研究者研究了超过200篇文章之后得出结论: 在广泛的人类行为及感知能力范围之内,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原理:“坏的总比好的多”。这些负面消息比那些正面消息更容易令人记住——谈论更多的是负面消息,记得更久的是负面消息,在整体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负面消息也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心理学家艾伦•凯兹丁曾经为父母们设定了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凯兹丁认为父母们“只对好的结果予以奖励”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他说:“假如你希望自己的女儿每晚花2个小时做家庭作业的话,你应给她设定一系列的小目标,然后逐渐构建起她的信心。而当一个孩子没有把事情做对的时候,问问你自己,在孩子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她是不是有哪个步骤是正确的,而且是你希望她继续坚持下去的?假如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把目光聚集到那个部分上去吧,并说‘你做了什么什么,这其实很了不起’。”
1个酒鬼也有1个小时不喝酒的时间;3个销售员像疯了一样也许也能拥有和50个销售员一样的销量……成功案例的光芒,不但能够提供蜕变的路线图,还能够提供希望,我们不妨树立一个积极的心态,不要一直盯着坏处看,多去分析更好的一面,也许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二、安慰剂效应
酒店服务员们每天不断地走路、弯腰、举起重物、洗东西以及清扫灰尘,有很大的运动量,她们每天所做的锻炼,已经远远超过了医生们所推荐的锻炼量。但是,这些服务员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做锻炼。在这项研究开始时,有67%的女服务员说,她们不经常进行锻炼,有超过1/3的人说,她们根本就不锻炼。
之后,她们中的一些人得到了一份文件,描述的是锻炼的好处,而她们的日常工作就足以让她们获得这些好处了。她们被告知,锻炼不一定非得是艰苦的,也不必非得在健身房里进行,只需要以一种能够燃烧卡路里的方式来运动肌肉就可以了。她们获得了每天从事的各项日常劳动能够消耗掉的卡路里的估计值。与此同时,另外一组服务员也得到了有关锻炼所带来的好处的信息,但是她们却不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形式。
4个星期之后,研究者再次核査了这些女服务员的情况。他们发现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那些被告知自己是优秀锻炼者的女服务员,体重平均减掉了1.8磅。与此同时,其他女服务员们的体重并没有减少。这些女服务员们的生活状态依然如旧,可是她们的体重却在减轻。
这是怎么回事呢?研究者把导致女服务员们体重减轻的原因归结为一种“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换句话来说,意识到自己锻炼的价值,就能激发她们减轻体重,而且并不需要依赖于任何行为方面的实际变化。在现代医学当中,安慰剂效应是最为可靠的现象之一。假如有一个科学家跑过来跟你说,你自己的每项脑力劳动都是一种有氧健身,每次点击鼠标都消耗了8卡路里!你也许会马上产生一种满足感。一旦你认识到,锻炼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的话,或许你会开始寻找各种不同的其他方式来进行锻炼。
三、降低门槛
也许很多人都喜欢窗明几净却畏惧打扫房间。不仅如此,畏惧打扫的情绪还会不断地增加,因为每一小时、每一天过去之后,打扫的间隔时间会变得越来越长,办公室里的废纸越积越多,待洗的衣服堆积成山,角落里的灰尘无处不在……随着这个问题越来越糟糕,也就导致了畏惧心理的产生,这让彻底打扫房间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也让房子变得越来越不干净,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然而,我们却不畏惧为退休进行储蓄,因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只需要一点一点的积攒。我们知道,为将来储蓄是积少成多的。依照同样的逻辑,难道让房子变得更加干净这件事很复杂吗?难道不能够通过把各种打扫的任务一项项分解开来让打扫变得更加简单吗?如果只需要5分钟,你还会感觉累吗?5分钟看起来好像很短暂,起不了什么作用,但至少它让你开始着手打扫了,而这才是整个过程中最艰难的部分,其实,一旦你开始打扫房间了,你就不会在5分钟之后真的停下来,你会惊讶情况改善的速度怎么这么快,也会开始骄傲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这种骄傲和信心将会成为支持人们继续进行下去的基础,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为了激发改变,你需要自己计划着找到里程碑。降低门槛,是把自己的宏伟目标转化成一系列具体步骤的方法。降低门槛的一种方式,就是限制你投资的总量,比如:只做5分钟家务,只偿还一小笔债务。另一种方式,就是从“小小的胜利”的角度来考虑取得的成功。
四、改变所处的环境。
艾米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每天工作十分忙碌。她说她平时将水杯放在办公桌上就去忙工作了,根本想不起来喝水这件事,300ml容量的水杯,她一天只能喝空两杯,之后就会忘记加水,导致她现在整个人的皮肤都显得非常干。艾米不禁开始苦恼,多喝水的习惯并不是一时就能养成的,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可能还有强大的自控力来提醒自己随时喝水,可是一旦投入到工作中去,喝水这件事就又被抛到脑后了。针对这种情况,艾米的同事给艾米想了一个好办法——换一个大水杯,由300ml换为1000ml,这样,在发出“喝水”指令之后,艾米就可以立刻喝到水,久而久之,让喝水成为一种下意识行为。同事的办法果然奏效了,艾米每天的喝水量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整个人也变得更健康。
很多改变很难,看起来是人的问题。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我们都会认为,这个人爱喝水或者这个人不爱喝水。实际上是环境的问题。当环境发生一些小小的调整之后,人的行为就会发生大幅的改变。所以,如果你想减肥,最好的办法是换个小碗,换个小碗也许吃得就少了。这就叫看似是人的问题,实则是环境问题。因此要改变某人的行为,你需要改变此人周围的环境。今天,就可以留意一下,你周围的环境有多少次在制约着你的行为。
五、蜕变的捷径:克服障碍
1993年,14岁的姚晨由福建歌舞剧院公费送到北京舞蹈学院进修,因为她有着一口浓重的方言口音,所以她常常受人欺负。受到嘲讽的她并没有放弃自己,在学习舞蹈之余,为了拓宽自己,又去学习唱歌。大概是她的方言实在让音乐老师无法忍受,便推荐她跟一个艺术学院的台词老师牛娜纠正发音。数年之后牛娜反复地说,姚晨是她见过的学习最用功的孩子。尽管如此,姚晨的方言纠正起来依然困难重重。她不得不发狠,跪在地上苦读,渐渐地,她已经能娴熟自如的说起普通话了。在她的成名热剧《武林外传》中,我们几乎听不到她的方言口音了。功夫不负苦心人,1997年春,姚晨成为了各个艺术院校的争夺对象。
然而,福建歌舞剧院要求姚晨必须回原单位工作,不得留京深造。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般突然,歌舞剧院说除非姚家支付10万元的违约金,否则坚决不予放行。于是,姚晨开始四处借钱。跑遍了整个福州。到了最后的交款期限,所有的钱凑在一起才6万多块。歌舞剧院此时态度依然强硬,她不得不与这一年的高考失之交臂。她的爸爸也在极度焦虑中一夜白头……姚晨不得不来到剧院工作,生活安逸得让她看不见未来,她下定决心再赴北京重新备战艺考。
经过两年的缓冲,她已经有能力偿还歌舞剧院的巨额违约金了。而且她决定,假如考试失利,就脱离文艺这一行,跟着爸爸去做列车乘务员。1999年,20岁的姚晨重回北京。北京电影学院的考题是全体考生共同完成一个名为《舞会》的小品,当时几乎所有考生在听到考题后,一齐涌上舞台翩翩起舞,只有姚晨在大家都走上舞台之后才疾步走向舞台的中央,用标准的普通话念出:女士们,先生们,欢迎你们来参加这个舞会……她扮演的主持人一下子成为了舞台上的焦点,舞台上所有的演员不得不在姚晨的调度下进行排演。当时台上台下无不为她的聪明与机智喝彩。最后,她也如愿地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
这时已经没有人会关注她刚入学时浓重的家乡口音,大家都在回味那精彩的主持说辞,并不断地传说演绎奉为经典。只有她自己明白,为了这一天,自己的内心经历了多少的幽暗阴晦……从求学到考学,从成为一线明星到遍地婚变流言……姚晨都在一次次地克服障碍,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如果说蜕变有捷径,那也许就是拥抱变化,掌握命运,勇敢、顽强、坚持、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