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0 专注就好像一道光束

近期无心看新书,把去年5月份左右读的几本书又翻出来,在每天上班的公交上随意读几段,然后发现这几本书其实有内容上的重叠,倒是可以在一个主题下做些整合。

第一本书:《亲密关系》

这本书讲述了所有人际关系的必经阶段及其原因,并介绍了应对的方法。我从中了解到,所有人际关系的情感动机都来自“爱与被爱”的基本需求。这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是自然规律。

寻找一个符合我们理想标准的完美伴侣,其背后的动机依然是这样一个基本的需求,而每个人具体的完美伴侣来源于童年时期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当我们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与自己的伴侣接触地越多,敞开地越多,我们必然与我们的旧痛狭路相逢,你会在与伴侣的互动中依照心中多年的剧本开始角色扮演,你开始活在自我世界的幻象中。

第二本书:《一念之转》

这本书的核心观念是:当你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产生不那么愉快的感受时,那表示,你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抗拒。

一切问题都可以向内找,你会越来越多地发现那些错置的观念(又或者叫做执念)。

第三本书:《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提出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在这个世界上说话、做事、行动的大多数人都是“强迫性思考者”。思维的声音终日喋喋不休,人们像睡着了一样,在思想的噪音中如行尸走肉般生活,与深处的心灵隔离,挣扎在现实的噩梦中。


第一本书讲未被满足的需求、亲密关系中的迷雾,第二本书讲执念、各种令人不舒服的感受,第三本书讲思维噪音产生的种种无意识,给它们一个统一的名字,那就是——人生的幻象。

我们常说的“心智”是大脑层面的,它会利用思维让我们与其产生认同,我们如果将过多的意识(或者说能量)灌注在心智层面,必将导致自我的迷失。一个思维在情境、事件中侵染,会把能量喂给情绪,情绪也会再次把能量反馈给思想模式。

一个情绪通常代表一个被强化,且蓄满能量的思维模式。

这是三本书描述的我们面临的心智处境,我们大多数人虽然醒着,却如梦游一般,看不到世界的真相。

《一念之转》与《亲密关系》提供了相似的应对之法:放下立场,臣服于当下,接受事实。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它包含了对当下事实的深刻洞察,只有你真的觉得当下发生的一切是不会伤害自己的事实而已,仅仅如此,你才可以继续轻松地向前走。

《当下的力量》在此基础上抛出了另一个更具实践意义的词——专注。

专注可以让你停下来,在你的心理时间中突然静立,回归到当下你正注视的这个字上,思维的震动在这一秒立即聚焦于眼前的文字上,这是从沉睡中苏醒的第一步。

专注对应了一个动作:不动声色地观察。注意,不是“评判”,而是“观察”。这个动作就是冥想、静坐和关照的核心要义。

你开始观察你的思考的那一刻,便启动了一个更高的意识层面。你会感知到,还有一个超越思想,而且更宽广的智能境界。相较之下,心智头脑只是这个智力的沧海一粟罢了。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冥想或者静坐来练习专注力,或者书中所说的“临在感”。

当你可以越来越自如的控制自己的思想时,那些心智噪音虽然不会消失,但你已经实现了与它们的分离。你能辨识和观察它们,对于它们的叫嚣,你甚至可以一笑置之,不予理睬。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是一种觉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到朋友的朋友圈,也学着画一个
    北冥_鲲阅读 231评论 0 5
  • 因为没有如果 世人才幻想如果 如果可以如果 如故事可以倒带 如果当初学习努力一点 父母是否更开心 如果当初把爱说出...
    夜雪东山阅读 245评论 0 2
  • 再过一天,2016年就将成为历史。 面对时间,总会有一种错觉。每年年初,工作启动,重担压肩,顿感一年时间好长,像甩...
    风倾漠阅读 455评论 2 6
  • 前篇:冬季星空(1) 冬季的夜空在凛冽的寒风中比其他季节更美。春节期间,晚上8点是最佳观测时间,正好是猎户座升上中...
    粉蓝阅读 2,72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