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不是因为你的样子,而是因为我跟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吴军博士在文章中给大学生的三条建议中,第一条的建议除了学习,在大学里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一谈一次恋爱。
在大学期间谈一次恋爱,对个人来说受益终生。爱情的产生甚至不是由我们的思想决定的,它植根于我们的基因。大学时期正是谈恋爱最好的年龄,也是最好的机会,因此,在大学里去爱一次,同时享受被爱一次,实在是人生不能缺少的经历,错过了在校园里面浪漫的经历,出了社会后几乎不会再有。
作者一直极力主张年轻人主动去谈恋爱, 相对单纯的环境里相对单纯的动机去体会那种寻寻觅觅的欢喜和忧伤的爱情。在作者看来相亲不能算是爱情,只能算是为了婚姻的等价交换。
中国式的父母大多数都是考究孩子在校内的时候好好的去上学恨不能跟男生话都不要说,而一旦毕业就快速的逼着结婚。于是相亲宴不管孩子的意愿一场又一场。甚至即使工作再成功,没有恋爱没有结婚在父母那边也是抬不起头来的。
在我看来谈恋爱一定要趁早,尤其是女孩子,这个社会虽然给了女孩子很多固有的性别优势。但是对女孩子的要求也更多,黄金择偶期其实非常的短,而在短暂的时间里面做出正确的选择,势必就要考虑下试错的成本,大学里面谈恋爱,试错的成本也要低。在大学恋爱,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没有关系,因为年轻人总有重新开始的本钱。
其二,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身边的人看着很正常,知书达理,开朗活泼,但是一旦到了恋爱关系中,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爱哭,变得不可理喻,嫉妒心、占有欲特别的强烈,撒泼打滚的胡闹,盯人粘人甚至俨然一个奇葩。
而自己呢,或许如果拿着一面镜子,也会惊讶于镜中人的模样:这哪里是我。我不是这个样子的,只要不在他面前的时候我就正常了。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退行。退行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种现象来源于生命早期的心灵创伤。大多由于母亲的忽视、延迟满足或者有条件的爱等。当成年后处于亲密关系中时,就会退行到没有发育好的那个心理阶段。而修复自己创伤的方式,就是使劲的ZUO闹,不断地证明对方爱自己,证明自己享受着无条件的爱。
而每次恋爱ZUO死的过程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生命体在努力修复自己创伤的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无条件的爱着你,宠溺包容着,就会慢慢的过渡好这个阶段。但是生活不是童话偶像剧,这样无条件的付出,宠溺若是童年时期的母亲都无法做到,成年之后素味平生的另一个人也很难做到,甚至即使在你平稳走出这个心灵创伤的阶段,这段感情也是千疮百孔,俨然尸化了。
作者文章中也提到在大学里,失恋常常是和恋爱相伴随的。失恋也不完全是坏事情,它通常可以让人变得更成熟、更理性,甚至变得更智慧。年轻的少男少女们,就是要在最初生牛犊的时候受到一点冷遇,才会自省才会试图摆脱原生家庭给自己潜移默化的或许是错误的家庭观相处观。几乎任何人都要经历这样或者那样的坎儿,才能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社会人。
经常有听过这样一句话:没看她恋爱时ZUO死了一个又一个的,婚后的生活却是岁月静好;浪子回头金不换,恋爱的时候女朋友一个换一个的,让人操碎了心,结婚后可是知冷知热的好男人。
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案例:很顺利的不要长辈操心的,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很早就顺利的从恋爱到结婚了的。然而婚后的生活怎么样了呢?大多也是在历劫。离婚率最高的,也就出现在这一批中。各项研究数据表明:早婚的离婚率最高,晚婚的幸福感更高其深意也在于此。
是否你有过惋惜,希望时光如果重新回到你和你的爱人最初相识的时间点,避开那些幼稚的争吵不休,避开相处中的雷点,重新来一次,该多好呢。而恋爱的意义或许也就于此。很多道理,都知道,可是没有经历过永远都不会懂,那种顿悟的瞬间,我们称之为成长。
这里我们也善意的劝谏下年轻的妈妈们,我们现在为宝宝们创造的环境就是他们的原生环境,我们所经营的家庭就是孩子们的原生家庭。
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基调,请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即时的满足孩子,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陪伴。这会为我们的孩子奠定一生幸福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