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味药(解表药):紫苏|第3天

 
个人微信:aishi-xiaoqiao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茎、叶,其叶称紫苏叶,其茎称紫苏梗。我国南北均产。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药性】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治疗前者,常配伍香附、陈皮等药,如香苏散(《和剂局方》)。治疗后者,每与杏仁、桔梗等药同用)。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本品味辛能行,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兼有理气安胎之功,可用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偏寒者,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止呕药同用;偏热者,常与黄连、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若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者,常与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配伍。用治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之梅核气证,常与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

此外,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配伍生姜、陈皮、藿香等药。

【用法用量】煎服,5~9g,不宜久煎。


个人微信:aishi-xiaoqiao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2.《謓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3.《本草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紫苏醛、左旋柠檬烯及少量a-蒎烯等。

2.药理作用:苏叶煎剂有缓和的解热作用;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本品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紫苏能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紫苏油可使血糖上升。

3.临床研究:①用苏叶与少量生姜治疗支气管炎,按10:1的比例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100ml/次,10天为1个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3天,效果良好(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2):16)。②以苏前芦鱼汤(苏叶、前胡、白僵蚕各5~9g,芦根、鱼腥草各9~10g,桔梗3~6g),辨证加减,治疗小儿咳嗽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实用中医药杂志,1991,(3):18)。③以黄连4g,苏叶4g,吴茱萸3g,肉豆蔻5g,百合15g,乌药10g,柴胡10g,川楝子10g,太子参10g,甘草3g,组成连苏畅中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具有整体调节精神神经功能,改善胃肠功能障碍,清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1):37)。④以黄连苏叶汤(苏叶30g,黄连5~6g,半夏12g,丹参15g,玉米须30g)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肾衰25例,获得较好疗效(中医杂志,1994,(12):733)。此外,紫苏还可用治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婴幼儿秋季腹泻、寻常疣等病。

附药 紫苏梗

为紫苏的茎。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

个人微信:aishi-xiaoqiao,了解更多养生信息,可以找我交流。


个人微信:aishi-xiaoqiao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孤独感对我来说并不意味着痛苦,那只是一种自己跟自己相处的状态。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我以为,...
    孟天圣子阅读 2,241评论 0 0
  •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d54599ec8d46阅读 903评论 0 1
  • 曾经,我是你一颗糖就可以买走的女孩。如今,我是你十座金山也换不回来的姑娘。放弃的,就别后悔,潇洒转身,和过去勇敢地...
    刚刚好的小幸运阅读 1,37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