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在《我的师承》里谈到自己文学上的师承。一位是查良铮先生,一位是王道乾先生。王小波说:
“到了将近四十岁时,我读到了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又知道了小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文字境界。道乾先生曾是诗人,后来做了翻译家,文字功夫炉火纯青。他一生坎坷,晚年的译笔沉痛之极。请听听《情人》开头的一段: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也是王先生一生的写照。杜拉斯的文章好,但王先生译笔也好,无限沧桑尽在其中。查先生和王先生对我的帮助,比中国近代一切著作 家对我帮助的总和还要大。”
王道乾(1921—1993),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绍兴人。1945年毕业于昆明法大法国文学系,获学士学位。1947年赴法国公费留学,在巴黎索邦大学文学院攻读法国文学,1949年10月回国。1950年在华东文化部工作。1954年任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文艺月报》编委等职。曾经当选为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代表。1961—1966年在上海作家协会文学研究所工作。“文革”期间派往出版干校参加《世界史》翻译工作。1979—1993年任上海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外国文学报道》杂志主编,社科院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1991年获学术突贡献国家特殊津贴。
王道乾的诗作不多,没有专门的诗作结集出版,受波德莱尔诗作的影响,王道乾醉心于暴力奇观与死亡想象,其中夹杂着浓郁的异国情调及难以索解的"憎女症"的阴影,这与"五四"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传统背道而驰,尤足耐人寻味.
下面是一首王道乾自写的诗,看看吧!
无题
深夜车子在街上驰过,
这是运走我的信号。
手伸出枯萎,碎成灰粉,
瘫在面孔上,一本书上,
一片杂遝荒唐的理智上;
耳下涌起水波汹涌之声,
地狱在我心裏,人群惊慌,
集聚在庙前,世界大改变;
永远渴;这城是黑夜性格的陈述,
城在灯下聋而愚沈入湿凉树荫,
房屋是滞重的做物,房屋;
饱食及沈睡的宗教,政治希望与教育;
我飞入清凉的原因裏
并不引来结果;明澈的一条线
永不重复不修改,绝对精敏机智的线
在数目中在昨天昏乱的理性中升至无限;
惊扰我,你这秩序,伪秩序,
毒我,希望毒我,我的肉体,我的知识;
最后一朵花,最后一次试验;神秘的结婚。
淼茫古代,湮远的知,最初绝对的思想,
在我肉内动摇,
风在肉缝裏吹,吹,吹,吹,吹,预知的风吹,
吹,吹,吹……
王先生写诗不多,也没有结集出版,但他翻译的作品,以《情人》为代表的译作,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译文的典范。被翻译的作家,应该感谢王道乾先生这样的翻译家,他们用自己几乎创造性的译笔,让我们闻到了世界文坛奇花异草的芳香。
为了表达对王先生的敬意和自己的喜爱,我开始恭敬而认真地抄写《情人》等译作,我相信大师的语感和神韵,会逐步熏染我,传给我一支生花妙笔!
道乾先生,我爱你!
[ 附 ]王道乾 翻译作品辑录
1951年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法)让·弗莱维勒编选,上海平明出版社
1952年 《亨利·巴比塞》(法)让·弗莱维勒 著,上海平明出版社
1955年 《左拉》(法)让·弗莱维勒 著,上海平明出版社
《米晒耳·隆代》(小说)(法)安德烈·腓力普 著,上海平明出版社
1957年 《烟斗》(短篇小说集)(法)安德烈·斯梯等著,上海新文艺出版社
《巴尔扎克怎样给人物取名字》(法)戈日朗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年 《红与黑》(小说,选译)(法)司汤达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外国文学作品选》
1964年 《关于文学的发展》(法)马拉美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方文论选》下卷
《拉辛与莎士比亚》(选译)(法)司汤达 著,(同上)
1972年 《巴黎圣母院》(法国电影)(法)让·德拉努瓦导演,上海电影译制厂
1979年 《拉辛与莎士比亚》(全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理论丛书”
《愿快乐常在》、《鲁滨逊·克罗索的结局》(短篇小说),
(法)米歇尔·图尼埃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外国文艺》
1980年 《琴声如诉》(小说)(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杂志
1981年 《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小说)玛格 丽特·杜拉斯 著,
南京大学外国文学所《当代外国文学》 杂志
1984年 《广场》(小说)(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中国社科出版社《世界文学》杂志
1985年 《情人》(小说)(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年 《克洛德·西蒙》(随笔)(法)阿兰·罗布-格里耶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 杂志
1988年 《彩画集》(散文诗集)(法)兰波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杂志
《关于<彩画集>》(法)茨维坦·托多罗夫 著,(同上)
1989年 《埃米莉·L.》(小说)(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上海文汇出版社
《婚礼弥撒——关于(埃米莉·L.)》(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上海文汇出版社
1990年 《杜拉斯访谈录》(随笔 22篇)(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阿尔戈古堡》(小说,遗稿未发表)(法)于连·格拉克 著
1991年 《地狱一季》(散文诗集)(法)兰波 著 花城出版社
《通灵者书信二封》(法)兰波 著 (同上)
《智者的幸福》等诗四首(法)莱昂-加·格罗 著,《世界文学》 杂志
《诗三章》(法)于· 拉布吕斯,(同上)
《坐在走廊里的男人》(小说,遗稿未发表)(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1992年 《洛尔·瓦·斯泰因的迷狂》(小说)(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南京大学外国文学所《当代外国文学》 杂志
《驳圣伯夫》(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3年 《ECCE HOMO》等诗六首(法)亨利·米肖 著,《世界文学》杂志
《睡眠及其他》(随笔四篇)(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
1994年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小说)(法)米歇尔·图尼埃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礼拜五》(散文)(法)米歇尔·图尼埃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年 《爱的沙漠》、《福音散文》(散文诗)(法)兰波 著,《外国文艺》杂志
《亨利·贝尔》(法)梅里美 著,社科文献出版社
《(意大利绘画史)导言》(法)司汤达 著,(同上)
《(吕西安·勒万)序言》(法)司汤达 著,(同上)
《(吕西安·勒万)原编者序》(法)亨利·马尔蒂诺 著,(同上)
《向玛格丽特·杜拉斯致敬——关于洛尔·瓦·斯泰因的迷狂》,
(法)雅克·拉康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法国研究》
《夜里的最后一个顾客》(随笔,关于《琴声如诉》)(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1996年 《书及其他》(随笔十九篇)(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 《物质生活》(随笔集)(法)(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情人·乌发碧眼》(小说)(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人们为什么不怕杜拉斯了?——关于(情人)》
(法)米雷尔·卡勒-格鲁贝尔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簿狱》(小说)(法)米歇尔·图尼埃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年 《红与白》(小说,原名《吕西安·勒万》)(法)司汤达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社会地位》(小说)(法)司汤达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亨利·贝尔》(法)梅里美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旅人札记》(散文)(法)司汤达 著,花城出版社
《未来的现象》(散文诗)(法)马拉美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 杂志
《森林的通道》(诗)(法)安德烈·于盖托 著,(同上)
1999年 《书》(随笔一篇)(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重庆出版社 《孤独者之思》
《书》、《巴黎》(随笔)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上海三联书店《书城》杂志
2000年 《一天上午的回忆》(散文集)(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1年 《彩画集——兰波散文诗全译》(法)兰波 著,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2年 《琴声如诉》(小说)(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经济日报出版社《圣诞节的故事》
2002年 《书》等(随笔11篇)(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春风文艺出版社《最新外国优秀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