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自己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认为,人不但要学会勇敢,还要学会勇于不敢。勇敢,是敢于去做一件事;勇于不敢,是我们有自由不去做一些事。能摆脱社会惯性,才是自由的表现。
大多数人选择争取、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而老子认为,要得到,就要先舍去。
——鲍鹏山《风流去》
最近看到的这段话颇为感慨!
曾几何时,我也曾是那个——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仿佛是金科玉律,我必须也要做或者做到才可以。
当我们这么认为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陷入了牢笼,成为了不自由的那个人。
年轻的时候,要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随波逐流,要么总是想着去抓取。
年龄渐长,不仅慢慢懂得了什么是自己所需,也更加懂得了即使是自己所需,但它暂时无法来到,先放一放,缓缓再说,更加相信因果和缘分一说。
人就是在这样的磨砺中慢慢长大成熟的!
悉数最近几年我的“勇于做”和“勇于不敢”,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蜕变——
在二娃出生时,勇于不敢坚持自己的职业发展,而选择回归家庭;
在养育二娃过程中,勇于不敢承担自由生长带来的原生家庭负担,而去选择面对自己的创伤和过往经历,从中找到个人和家庭重生的机会;
在孩子学龄前阶段,面对孩子啥啥都不会的状态,勇于不敢做幼小衔接,不教拼音,不认字,让他自然野蛮生长,而在最近收获一枚学啥啥都行,干啥第一名的小娃娃。
在孩子青春期阶段,面对孩子学业退步,勇于不敢去跟她谈学业,而让她在音乐,舞蹈的世界中畅快自由飞翔。
……
勇于做已经很难了,勇于不敢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想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勇于做”和“勇于不敢”便不再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