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为人处事要”耐烦”。现实生活中的事,常常犹如“一地鸡毛”般的琐碎,甚至伴随着一些不顺利、不如意,如开车遇到路堵,办事排队等候,工作沟通不顺……,有的人遇到这些事就会急不可耐,脸色不好看。所以人们常用“没有耐性”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如:他遇到一点事就“不耐烦”。遇事不耐烦是一种浮躁、急躁、烦躁的表现,它丝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当我们遇到烦心事和挫折时,要多一份“耐烦”。在人生路上,一个人能不能成事与他能不能“耐烦”有很大的关系。这无形中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修养。
什么是“耐烦”,它的基本义:耐,经得起,受得住;烦,引申为烦闷、琐碎。耐烦就是要耐得住烦琐的人和事;有耐性,不急躁,不厌烦。事实证明:生活中“耐烦”的人为人处事都比较顺达。
耐烦之人做人,人缘好。星云大师曾经说过:“耐烦,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为人处世的首要条件”。 曾国藩则认为: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做官要耐烦,第一件事就是训练自己处事不急不躁、无怨、清醒。头脑清醒才能保持安静,保持安静才能稳住部下,从中可以看出耐烦之重要。
晚清名臣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据说林则徐为了试探沈葆桢的耐性,能不能耐烦,曾让沈葆桢彻夜抄写一篇加急公文,刚抄完,林则徐又故意把沈葆桢誊了三四个小时的公文扔在一边,找借口让他重抄。尽管公文再有三四个小时就要发出,沈葆桢也已经十分辛苦,但是他丝毫不急、不乱,更不觉得是委屈,默默地掌灯重写,且没有丝豪的马虎。沈葆桢写好后把文件呈给林则徐再看。林则徐大悦:墨迹丝毫不乱,字迹清秀比第一次犹有过之,此子宠辱不惊,未来必成大器。从以上可以看到沈葆桢的定力、耐性。设身处地的想,在那种情况下有多少人能够“耐烦”,可见沈葆桢日后成为晚清重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也就不足为奇了。
记得一次陪朋友去省中医院看病。挂的是名中医的号,自然看病的人多,等候时间也长。朋友和我早早就在诊室外等候,时间长又迟迟不被叫到名字,心里渐渐生出焦躁,觉得这名中医看病速度特别慢。十点多,有人来通知名中医说,主任:“下午2点省里学术会议,请别忘了。”又过了一会儿送午餐的把诊室门轻轻敲开,递进去四个盒饭(名中医带有三名年轻助手)。朋友不时的看錶,我也看了一下,已过11点了。心想:一会就午餐了,还来得及看吗?好在前一位病人进诊室时,通知下一位准备,报的是我朋友的名字,这时我数了一下,连我朋友在内候诊的还有5人。
前一位病人进诊室有二十分钟左右了,朋友等得有点儿不耐烦了,就跟排号的服务生商量进诊室里面等了。进诊室一看,名中医大概六十多岁,患者是一位农村模样的年轻人,但名中医给他边切脉,边聊天(问病情),全然好像没有时间概念。我心想:不是快到午餐时间了么,不是后面还有几个人吗?我以为时间关系,老中医可能会看得快一点了。然而老中医旁若无人,给年轻人看病非常认真,非常耐心。我觉得他给年轻人看时间太长,有点不耐烦。终于轮到给我朋友看了,老中医依然是不紧不慢,边聊天,边切脉;接着又看舌头;然后再拿出听诊器听……他是那样的淡定,那样的耐烦,仿佛忘记了时间,等我朋友看好已是11点40分了。可想而知,后面还有四人,老中医都会一一看完,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吃上午餐,下午他还有会议。
从诊室出来,朋友说:“这老医生怎么这么有耐心,都吃饭时间了,一个接一个一点儿不急,他不烦么?他居然像刚上班似的,那么认真、仔细、有耐性,真是佩服。”我说:“这大概就是名医的医德吧。”再想想:这名老中医看病的过程,不正是对“耐烦”最好的诠释吗?
耐烦的人做事,成功率高。做事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够耐烦,自然也难以成功。做事的关键是耐烦;能耐烦,有耐心和恒心的人自然不会为一点困难和挫折左右。能耐得住烦,能够坚持,这样成功的几率将大大提高。
最近有闲阅读《季羡林全集5》时,在其中的回忆录二—《学海泛槎》中,无意看到季先生谈起学术的研究方法时,认为胡适之先生“大胆的设想,小心的求证”是不刊之论,但他认为“小心的求证”更为重要。所以他补充说:“求证越小心越好。求证必须万分认真的态度,不厌其烦,不厌其难……有时可能循环往复,重复上很多遍,最终才能达到符合实际的,也就是符合真理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可想而知,季先生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当代学贯中西、声望卓著的大师,与他的万分认真,不厌其烦的严谨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
不妨再领略一下著名作家沈从文的“耐烦”。沈先生将“耐烦”的意义发展延伸为锲而不舍,不怕费劲。“他说自己不是天才(他应当算是个天才),只是耐烦(汪曾祺语)”。他说北方话叫发狠,他们家乡话叫“耐烦”,意思是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纵览沈从文先生的一生,他是坚持“发狠”,始终“耐烦”的真实践行者。他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大作家,积累了那么多学问。他不但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他对陶瓷、刺绣都有研究,赏鉴极精;尤其服饰的研究达到了前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沈先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就因为他自始至终能够耐烦。
所以我想: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一般的工作,都需要“耐烦”。
现实生活中,那些窗口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像医院的窗口,每天接待各种各样的人排队、挂号、收费,他们的工作往往是机械的、重复性的,作为如此典型的服务行业,服务态度体现服务的品质。窗口接待的人多,一个接一个,这就需要做事认真而不厌其烦。如果遇到忙而不耐烦,就可能说话生硬、出言不逊,这样就可能会与他人发生冲突,他的服务质量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尽管忙,累、烦,有委屈,但他们要有一颗包容、理解之心,关键要能“耐烦”。由于始终能够“耐烦”,才能做好他们的服务工作,成就他们的事业。所以,我认为那些服务行业真正的服务标兵、服务能手一定是特别能“耐烦”的人;也是更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道德经》中说,躁则失君。意思是说:一个人急躁、烦躁的时候,自己就失去了主心骨,也就失去了定力和智慧。这就告诫我们遇事要“耐烦”。因此,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对工作、家事、人情,一定要懂得“耐烦”。 耐烦做人,把人做好;耐烦做事,把事做好。在为人处事上,如果将“耐烦”含义进一步延伸和拓宽,也可以说是肚量、心胸、格局、修养。有言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格局,实际上就在“耐烦”和“不耐烦”之间。我想:一个人为人处事能“耐烦”,而且始终耐烦,他在工作和生活的道路上便会走得更加顺畅。
此文系原创,作者:慢城,公众号:慢青年 ID:slowwer1616。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