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吴越

因着工作的原因,常往来,穿梭在长三角的诸个城市,小镇,小街间……

久居会稽的我,尤爱春日里的江南,山色空蒙,黛山烟雨……

今季的春日,却有些不同从前。

每每经湖州,再绕行去苏州,必逢雨天。

南复线上,槽点无数的是路面,沿途的风景很美,一派烟雨江南。近处的碧树,红花,远处的村庄,田舍,偶尔掠过的鹭鸟,白色的羽毛,红色的嘴……

大坑小洞,补丁如织的南复线,终于拉开了历时二年的修路大幕。我也只好舍就求远绕路而行。

沿高速公路,一路向西北而行。

遥想吴越国时期,我此行应是岀国一日游吧。

李凭箜篌引里的开头,吴丝蜀锦张高秋的吴丝,所指就是吴地盛产的桑蚕丝,而吴地所指就是今天的湖州。桑基鱼塘的古老农作方式,至今也完好的保留着。桑美茧满,渔获而鱼。

著名的西塞山前,张志和的渔歌子,吟唱的也是这个季节里,这样的一天吧。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水美鳜鱼肥

青箬笠,绿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细雨中,吴侬软语今犹在,桃花已片片凌落。西塞山前,那带着青箬笠,着着绿簑衣的行人,早已随历史长河漂荡而去。

吴地菰城的笋,据说比越州会稽的更胜一筹,味道更为鲜美。无奈,午饭时间应该是到了庙港,遗憾错过。只能待来年吧。

潇潇小雨中,雨蒙胧着,雾飘渺着,菜花的黄色已尽落,更多的是铺满阡陌的绿色。

远处,并行的铁路高架上,一辆高铁飞驰而过,会是那辆开往故乡的,那班列车吗?

时间好像也差不多刚刚好呢。

终还是,最喜那小小庙港。

太湖潺潺,庙港人家。

小镇庙港,太湖东南岸边,从前的江南小渔村,现在的纺织小镇。

暮春时节,纵横交错的蟹塘,蓄满了引流而来的太湖水,待清明过后,小小的蟹苗入塘里,一季肥美,鲜甜的太湖蟹便开启了成长之旅。

蟹塘的埂上,勤劳的农人,一早种下了油菜,鲜艳的黄花,盛放着春天的姣艳。或是几株桑树,光秃秃的挺拔着。等待着蚕花娘娘,来唤醒,继而发芽,长叶。犹记得去年桑椹的甜。

古老的桑基渔塘,想必也是这样,一幅盛景,一幅美卷。让人留连,遥想着千年前,这片土地上,讲着吴侬软语的先人,用智慧丰盈了渔米之乡,以飨众生。

工作的原因,每个月都要来这个小镇,忙忙碌碌中,从未仔细的欣赏她如画般的美,但她的每条路,每条街,我都熟悉。甚至熟过,我那遥远的故乡。

望不到边际的,纵横交错的蟹田,高大厂房里,织布机的轰鸣,道路两边,满载的货车。还有,太湖馈赠的渔获,乡土的美味,勤劳质朴的人……

无一不是美好,无一不是向往。

夕阳由热烈而渐温和,染着红晕,渐渐地向西而归。

桃红柳绿中,沿着来时的路,一路向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