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电子书yyds”关注我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发现、创造、尝试,每一步都是生命礼物。
不要随便评价别人。
你们只看到冰山一角。
有人站在窗前,看见对面晾着的白衬衫,他总觉得对面的衣服没洗干净。
他告诉朋友这件事,朋友帮他擦了擦自己的窗玻璃,这时再看过去,对面的衣服洁白如新,十分干净。
看,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解释。
每个人都在无意识地养成自己的思维习惯,然后用这种思维习惯看待世界。
生活不仅仅是对与错,不随便评价别人,是对人最好的尊重。
韩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个情节。德善因为打架去了警察局,警察通知家人过来。
德善的母亲来了之后,第一眼看到对方的姐妹分别是红发、黄发,就脱口而出,指责她们伤害了自己的女儿,头发染成那样一定是坏少女。
此时,红发姐姐急忙道歉,解释说父母刚去世不久,姐妹俩手足无措,头发染成红色是因为在美发院工作。
德善一家人瞬间怒火中烧,十分内疚,随后邀请姐妹俩回家吃饭。
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有时候你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水面上只有十之一二,还有十之八九藏在冰山下面。
如果你不知道一件事的真相,就不要轻易下结论,也不要想当然地批评别人。
网络上有这样一段话:
看到满臂纹身的人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也看到人民老师进酒吧摇晃得比谁都好;
有的拿刀砍人是为了生存,有的穿制服欺强凌弱,见过农民工盖楼冻烂双手,KTV女孩被老板一个劲地灌酒,可她们的钱都寄给了老家的爹娘。
在这个时代,穿着漂亮帅气的不一定是绅士,穿着暴露的不一定是坏女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你可能不明白,但请闭嘴。。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可能会想当然地猜测,用固有的观念揣度别人,然后选择抱怨和指责。
我们可以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做?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情况。
其实就像那句歌词:你不知道的事情很多。
生活不仅仅是非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
有一次,杭州女孩小王,30岁未婚,父亲在单位被同事骂:你女儿都三十岁了,还没结婚,丢不丢人?
两人争吵时,小王气得当场晕倒,进了医院。
网民纷纷留言:结不结婚关他什么事,结不结婚,丢什么人。
按照传统的价值观,到了一定年龄就要结婚,这是几千年的习俗。
对父辈来说,按部就班地遵守所谓的规则是对的。
许多年轻人更愿意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因此,两者之间难免会产生分歧。
年龄应该成为我们选择的界限吗?
梁文道曾经说过:女人有权选择单身,凭什么给她的生活设定一个界限,30岁前没有结婚就是剩下的?这一单一生活选择的强大压力,破坏了多样性。
十八岁前努力学习,考试,考上大学;
二十多岁忙于找工作,被催婚;
三十岁时忙于挣钱买房子,买车,养育孩子。
那么呢?工作,退休,帮孩子带孩子,直到你老了,才有真正的自由。
假如到了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就像钟表一样被安排得分秒不差?
假如每个人都一样,那有多无聊?
归根结底,生活由无数的选择组成。
无论是结婚还是单身,慢慢来,都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你自己的生活,选择在你手里。
没有被父母的期望所支配,没有被闲言碎语所左右,才是你我的生命力所在;当你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遵循自己的节奏,你就有了对生活的控制。
情感如是,职业如是。
经历没有好坏之分。
人生不止一条赛道。
许多人刚毕业的时候会觉得,职业定位要很清楚,找工作一定要找体面的,专业的,或者自己喜欢的。
但生活到处都是惊喜。
我们熟悉的马云曾经是英语老师,后来开始了电子商务
刘慈欣学水电工程,本职工作是电厂工程师,却写出了大家喜爱的科幻小说。
歌唱家周深一开始学医,后来弃医从乐,他想到酒吧驻场,被酒吧老板毫不留情地拒绝:你长得不像会唱歌。多年后,他在歌唱家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生活定位》一书提到:如果生活定位是电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苹果的前总裁约翰·斯卡利将不会在可口可乐工作16年。
假设生活定位,是41岁的美国副总统,那么丹·奎尔可能不会在大学四年里整天喝啤酒,打高尔夫,换来成绩单上一堆丑陋的C和D;
假设生活定位,是做美国总统的,那么罗纳德·里根就不会完成广播员、救生员的工作,再去当演员。
计划赶不上变化,生活会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来,对吗?
有时候别人给你设了一个框架,有时候你自己却画地为牢;不要随便评价一个职业的好坏,不要期待工作来迎合自己。
拿破仑希尔有这样一句话: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脑海中设定的限制。
生活中不止一条赛道,换个活法也未尝不可。
人生的魅力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路口,你会遇到什么样的街景。
工作的乐趣在于,你永远不知道打开世界的大门,你会发现什么样的精彩。
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在每一件小事上磨砺,在机遇到来之前积累能力,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中不断尝试。
考试的答案通常只有一个,要么正确,要么错误。
生活不同。生活中不仅有判断题、选择题,还有许多主观题,更残酷的是,没有正确的答案。
当我们面临许多不确定性时,我们如何改变思维?这里有两个小建议:
试着穿上别人的鞋,练练习用对方的观点说服自己。
一个企业家辩论会,正反方选手都是小有成就的老板,他们辩论得很激烈,谁也不服谁,差没打起来。
主持人突然叫停,说:下一步,双方交换观点,继续辩论。
瞬间,在场的所有人都变得无知了。
经过反应,大家又开始为新的观点辩护,倒也可以自圆其说。
如果你想给出评价,不妨把自己放进别人的鞋里,打破束缚,改变思维。
2.学会接受模糊状态,找到第三条路。
能够接受模糊状态,是创造力的源泉之一。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讲述了一个访客的故事。
她为异地恋而烦恼。她和男朋友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他们都希望周末见面,但都希望对方主动来到自己的城市,拒绝让步。
怎样解决呢?
李松蔚老师给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周末见面,只是地点在两个城市之间,每次选择一个不同的站点,两人分别从北京和上海出发赴约。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见面,两个人都不委屈,都有主动权,每次不同的约会地点都很浪漫。
她们很喜欢这个解决办法,远距离恋爱反而让两人的感情更好,最后还选择了合适的城市定居。
正如埃米莉在《遍尝人生》中所说,去创造,而不是去遵循,去发现,而去重复的第三条路。
如果你想满足你的需求,你不必争取对错输赢,也不必让别人让步。打破现有限制,不要急于用过时的认知模式找到答案,试着找到第三条路。
生活可以有不同的方向,不妨不妨从对是非输赢的关注中跳出来,的糖果。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发现、创造、尝试,每一步都是生命礼物。
就像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一样:
当你向前看时,你不可能把生活的片断串联起来,你只能在回顾时把它们串联起来。因此,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将在你未来的某一天连接起来。
工仲号“朝闻道读书会”,即可免费获取此电子书,一起阅读,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