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季羡林《九十述怀》有感

最近几天,一直在读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

老先生作古已经15年了,但他为人谦逊的品格始终令人称道。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被新入学的大学生当成老校工,为他看行李的故事,由此老先生的品格可见一斑,他老人家高寿的原因大概于此也有莫大的关系。

《九十述怀》这篇文章作于2000年12月,正值老人家90高寿,也算是人生一个阶段的总结。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有一下几点。

首先是工作态度。记得老先生的儿子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人生的意义在于劳作,就是劳动和工作。毋庸置疑,老先生亦是如此。80岁以后,老先生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他说,在撰写他一生最长的一部长达八十万字的著作《 糖史 》的过程中,颇有一些情节值得回忆,值得玩味。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他每天跑一趟大图书馆,风雨无阻,寒暑无碍。被外人视为奇观的北大胜景,让他无动于衷。心中想到的只是大图书馆中的盈室满架的图书,鼻子里闻到的只有那里的书香。作为我来说,今年才48周岁,算下来还不到老先生生命的一半年龄,可是就盼着退休了,真是不应该呀。

其次是爱护小动物。老先生90岁的时候,已经是孤身一人生活,但家里养着很多的小动物,4只波斯猫,2只乌龟,5只大甲鱼。他说,龟们也自有龟之乐,当他向它喂食时,它们伸出了脖子,一口吞下一粒,它们显然是愉快的。聊起他的波斯猫,也是充满着爱意,他在文中提到,它们一点礼节都没有,一点规矩都不懂,时不时地爬上我的脖子,为所欲为,大胆放肆。有一只还专在我的裤腿上撒尿。这一切我不但不介意,而且顾而乐之,让猫们的自由主义恶性发展。我想,有这样的爱心和童趣,不长寿才怪呢。

最后还有老先生对生命的态度。90岁的高龄,可以说已经看到了生命的尽头,但老先生还是乐观的。“窗外已是寒冬。荷塘里在夏天接天映日的荷花,只剩下干枯的残叶在寒风中摇曳。玉兰花也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在那里苦撑。但是,我知道,我仿佛看到荷花蜷曲在冰下淤泥里做着春天的梦;玉兰花则在枝头梦着“春意闹”。它们都在活着,只是暂时地休息,养精蓄锐,好在明年新世纪,新千年中开出更多更艳丽的花朵。”也许我们只会伤春悲秋,但是在寥落的冬季里,我们更应该看到春天的希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