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之《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

最近,我听了樊登老师和张德芬老师对《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的解读。虽然是2018年的节目了,但第一次看到张德芬老师,我还是挺激动的。记得多年前她的那本《遇见未知的自己》给我带来了很多温暖,但具体内容已经想不起来了。

没想到多年后,又在樊登读书遇到老师的新书《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这个书名很有意思。相信很多人都认为爱与孤独是对立的,其实它们是紧密相随的。以张德芬老师为例,她经历了两次离婚。她曾经遇到了爱,又最终遇见了孤独。但即使在爱中,我们依然会感受到孤独。

刚开始,张德芬老师就提到了海灵格的话:

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

受苦和承受不幸是容易的,也就是保持现状相对容易。但要想改变,获得幸福却很困难。绝大多数人无法走出困境的原因是,他们选择做个受害者。要想重获幸福,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摆脱受害者心态,然后直面自己的不良情绪,最终要为自己负责。

摆脱受害者心态

发生不幸后,很多人都无法接受现实,不停地问:“为什么是我?这是真的吗?” 张德芬老师不仅自爆了年幼时被性侵的事,而且说明了很多人无法走出阴影的原因。发生不幸后,很多人会不停地在脑海里回想,让不幸在回忆里一次又一次发生。德芬老师教我们要跳脱出来,问自己:“现在呢?”

我发现这一招很管用。当我们通过自问,摆脱受害者心态时,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关于如何摆脱受害者心态,《逆商》中也有很多实用的方法。

面对自己的不良情绪

面对自己的不良情绪绝非易事。

男人最大的负面情绪是自卑。 而女人最大的负面情绪是缺乏爱。

缺乏爱会让女人依赖别人和外部世界。比如,依赖老公和孩子。而女人首先要爱自己,找到内心中的热爱。照顾好自己后,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与自己的不良情绪共处,获得内在力量,做自己该做的事。

为自己负责

当我们想清楚应该为自己负责时,才会着手解决问题。这和《逆商》中的担当力不谋而合。张德芬老师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1. 找榜样

遇到生命中的难题,去找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找成功的例子。

我们遇到的大多数困难都有很多人经历过。所以,这种方法可能会给我们更多启发。我们通过读书和讲座,也能从其他人身上学到智慧。

2. 转换思维方式
印象最深刻的是德芬老师这句话:

如果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趋乐避苦的话,就会很辛苦。我把人生的目的定义为来体验各种喜怒哀乐的。

这句话很颠覆我的认知。一直以来,我都是趋乐避苦的。所以,遇到了苦难后,我总是不能接受,无法平复情绪。当我接受了“体验”这个概念后,马上感觉身体中对抗的力量消失了。

老师还举了另一个例子,有读者问她如何让父母接受自己是同性恋。德芬老师重新定义了问题 ,她建议改成该读者如何接受父母不赞成自己是同性恋。前一个问题的主角是父母,就是如何改变他人的想法。而后一个问题的主角是自己,即如何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比改变他人更容易。

包括我从正面管教学到的为自己的情绪负责,都是为自己负责的例子。只有父母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才能学会处理情绪。

理念虽然简单,但遇到难题时,我们总是停留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也就是无法摆脱受害者心态或无法处理好自己的不良情绪。当我们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负责时,也许全宇宙都会来帮我们实现梦想。愿我们都能获得更多的心灵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记得那年 2008年正值北京奥运,举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沸扬之中,而那段时间却是我心情的低谷期。从得知自己中考分数后...
    陈霓裳阅读 3,848评论 0 25
  • 当我们开始走上自我成长之路,常常会听到“内在小孩”,那么到底什么是内在小孩呢? 大家可以先看一下这张图: 两个人表...
    YH姚红阅读 4,852评论 0 1
  • 一、死亡之分。 “多少,我是多少呀?”期中考试分高吗?我72,数学85,英语72好低呀!完了!完了! 二、领悟与改...
    李梦勇六二班阅读 1,020评论 0 0
  • 快速阅读作业19《快速阅读线上总结》 思维导图框架笔记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快速阅读课程迎来了总结,刚好今天又...
    紫萝兰_7a48阅读 1,1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