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高质量的文章,总会有意外的收获。抛开情感的悲伤,进步一点点。
今日认知:我们都拥有网络生命体。
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深刻的洞见,仅仅这个进一步的发现就足以让我兴奋起来,回头想起来,罗胖早就讲过这个问题,他说的是“IP”。这个用词很准确但并没有进入我的内心,只有很模糊的理解,潜移默化只觉得这事我知道,但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今日的文章,因为知道聚合老师写的很有质量,让我有足够的重视,所以提前开启了更多的元认知能力,只字不差的阅读。
一、古人的生活。
从古至今,变化很大,主要提现在生活方式,科技,医学,社会结构上,但是在精神方面,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真正的高智慧精神生活,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信息爆炸的现代,只是普通人没有那么闭塞,得到的信息更多了,如同信息流通的速度变快了,垃圾信息增多了,但是精神生活也并不如古人那么丰富。
一本《道德经》流传千年,经久不衰还值得人去看,说明他有巨大的价值,还有需要我们去挖掘学习的东西。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哲学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去学习,王明先生的心理学,又有多少人学习过,其本人有“古今第一完人”之称。
斯人已逝,但却一直活着,我们的心头一直闪耀着他们留下的“IP”。
二、现代生活。
现代生活手机成了人体的一个器官,电量过低就会引起焦虑不安,没了手机就仿佛丢了魂,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如今的人们都活在信息中,大脑立刻不敢闲下来,只要静下来就会迷茫,或者焦虑。不知道干什么?玩会手机吧,生活没意思?玩会手机吧!反正一直在线上,乐此不疲,时时刻刻在网上待着像是对生命的救赎似的。
进而发现:我们的一部分生命属于现实,一部分生命属于网络,虚拟的网络。
在网络上我们也有自己的生命体:有的生命涣散,被各处信息吸引,没有“活”起来,有的在网络上活蹦乱跳,有独特的生命气息,吸引着他人,有的人成为一方大咖,有的人还是默默无闻,当我们一部分生命彻底属于网络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虚拟的生命体活的有价值,最后变成一个“IP”穿越时空,依旧有存在的价值。
三、IP塑造。
方法:写作是最低成本的方法。
平台:公众号,简书、币乎、微博等。
前两点是认知,第三点是方法,但我觉得最实在的是应该去实践,没有实践配合的认知,等于没有认知,就好像读书本身没有价值,只有对于知识的运用才能体现出价值一样,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践行改变生活,自律实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