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首尝思维导图作文教学
有前辈在培训时谆谆教导,备十次课不如写一次教学反思。诚然,教学相长,唯有在不断探索和反思中才能进步。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挑战,亦是新生。对于这一阶段的语文老师而言,一言以蔽之,曰:“任重而道远”。
因此,我一直致力于不断探索新颖的习作方式,以求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锻炼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华丽的辞藻、精彩的段落起到的是锦上添花,最重要的还是作文的整体布局。有些孩子的作文就难在这里,不懂作文该怎么写,即使想好些什么,写到一半也会有被卡住的现象,更有甚者往往恁是数着字“添砖加瓦”。于是,在新学期的第一篇习作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谋篇布局入手,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建立语言思维导图方法。
考虑到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我只能深入浅出地很直观地通过“展示——模拟”这样的环节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其思维。学生在兴趣和好奇心的驱动下,个个跃跃欲试。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上是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化的图形的过程,而这个由抽象到形象的过程会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生看到关键词之后就开始展开联想,然后把想象到的东西都作为对关键词的扩充,让文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同时脉络也越来越清晰。最后把想象出来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的筛选,于是,一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优秀作文便自然而然地呼之欲出。
一起作文,一起进步,一起探索,一起成长,教学相长,师生共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