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泰拉驱车巴里,直飞威尼斯,我们开始了在水城威尼斯的旅程。
威尼斯的水与夜
飞抵威尼斯时,已是深夜。从马可波罗机场乘着水上巴士乘风破浪而行,天是黑色的,水是黑色的,只有主岛上摇曳的星点灯火昭示着我们目的地的所在。在船上摇摇晃晃了半个多小时之后终于抵达主岛。走下船,整个人仍旧觉得摇摇晃晃,像是没了骨头。
威尼斯,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主岛通过桥梁与大陆链接,各个小岛彼此也以桥梁相通,仿佛若是没有这桥梁的牵引,各座小岛就会忙不迭的四下漂浮出去一样。
暗夜中的威尼斯,没有了人声的喧哗,只有海浪推着河道里各色的小船摇来摇去。我们穿过座座小桥,脚步轻轻,生怕惊扰了它们的梦乡。
一夜无话,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威尼斯作为传统旅游城市,贡多拉、圣马可广场、彩色岛和玻璃岛都是必逛的景点所在,我们也不能免俗,就这样一站站的走下来,看这个久负盛名的威尼斯。
另一个视角看水城
尖尖的船角、细长的船身,黝黑的漆色加之艳丽的点缀,这就是贡多拉,游走在威尼斯狭隘水道间的精灵。
船夫是一位帅气的青年,他不紧不慢的撑着贡多拉,带着我们沿水道前行,摇摇晃晃的以另一个视角来看这座水城。
从水上看威尼斯,少了摩肩接踵的游人,变得愈发的从容和悠闲。我们坐在船上,仰望着一座座桥上看风景的游人;不经意间,我们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这种感觉,甚是奇妙。
水道旁的建筑,挨着水道外墙上的雕刻与装饰丝毫不曾松懈,让坐在船上的我们了静距离观赏的机会。更有别出心裁的酒店,索性将大门开到了水道上,客来客往都由船只相送。酒店自家的木码头,支撑的原木久被浸泡,都变成了黑褐色。
“喏”,船夫指指酒店外墙上一处有半人多高的标记,“我们原来就住在这里。我爸爸小的时候,威尼斯的水曾经涨到这个位置,我们全家都被淹了。”
“那你们现在还住在这里么?”
“不了,我们已经搬到了大陆上面,那边生活更便利些。现在的威尼斯已经是一座旅游城市,除了商铺与酒店,很多本地人都搬走了。不过也好,要不是因为旅游的保护,城市可能就不会再保持过去的那个样子了。”
的确,威尼斯上所有的物资的输入、垃圾的输出,无不依赖成本高昂的水运交通,而主岛禁止机动车辆通行,更让物资的配送要完全人工,个中成本可想而知,更给这些原住民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如果威尼斯的美丽不曾被外界发现,他是会成为又一座千人一面的钢铁森林,还是像马泰拉旧城那样,被世人所遗弃呢?
幸而,旅游业�这剂冻龄剂,保持了这座城市的面容,让它可以仍旧从容的保持几个世纪前的�模样,迎接着如我们这般来自远方的客人。
对于这座城市而言,�莫不是另一种生命的延续。
玻璃岛与彩色岛
玻璃岛与彩色岛是离岸的两座岛,分别因玻璃器皿和色彩斑斓的房屋而知名。
相传,彩色岛的居民在历史上以打渔为生。为了让出海的丈夫能够顺利的找到自己的家,留在岛上的妻子就将自家的房子漆成了不同的颜色。时至今日,尽管岛民已经不再以捕鱼为生,这个习惯却仍被保留了下来。政府规定,每家每户每年都要重新粉刷房子颜色,甚至于房子漆什么颜色也都要通过岛上的管理机构来指定。
走在岛上,正午的阳光将整座岛屿映射的色彩斑斓,饱和度十足,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童话里的小镇一样。如果喜欢清静,也可以避开游人,来到岛屿背离码头的一侧,坐在草坪上晒晒太阳,看看那些五颜六色的后花园和那些嬉闹的孩子。
早在十世纪,威尼斯人就开始生产水晶和玻璃。但由于玻璃制业的火灾隐患,13世纪该产业被搬迁到Murano岛上,该岛也因此得名�玻璃岛。
玻璃岛上大多为前店后厂,更有很多向游客免费开放的手工作坊,如果来的凑巧,便可以去参观一场玻璃吹制演示。玻璃工匠手持一端带有小钩的长铁杆,将磁料钩住送进达上千度高温的火炉中,待磁料熔化后迅速拖出,放在铁墩上,用工具夹着磁料造型,很快一尊精美的工艺品就制好了。
穿过栉比鳞次的玻璃制品店,看看那些玲珑剔透的玻璃制品,也别有一番乐趣。
摇啊摇,穿过了岛,摇过了桥。
这是一座旅游业高度发达的城,发达到每一个点都一丝不苟,让你不会失望,却也难觅惊喜。就和你在宣传册里所看到的一样,水城,就是�那个曾在画面里见过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