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12 . 14 诗 人 , 余 光 中 , 于 高 雄 医 院 逝 世 。
终 年 , 90 岁 。
“ 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可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无非八二年的葡萄酒 。 ”
---------- 余光中
这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可以将一份坚硬冰冷用一份柔软温情来表达,他拥有至高无上的人文主义和真性情,他的诗没有固定模式,随着心情变化而变化,随着经历变化而变化,随着阅历变化而变化,作品风格及不统一,从西化到乡情的回归,他不讨好任何人,他在诗里自由。
余光中的一生及其坎坷,生于南京,遭遇战争,全家流离到四川,到了四川,遭遇内战,避难去香港,作为难民生活艰难,最后漂泊去台湾,最终定居高雄。
余光中说:
“ 我的一生,前半生很不幸,遭遇两场战争。后半生很痛苦,为了讨生活,要不停的写, 24 小时不能间断,哪怕是在梦里,都不能逃过的日常生活。 ”
“ 痛苦到了一定程度,一定是写不好作品的,因为缺乏一个审美的能力,痛苦太大只能威胁到生命。 ”
“ 我有时也会愤怒,但是觉着作用不大,不如幽默有效。幽默不是正面冲突,需要转弯处理。 ”
这是一个一生都活在热爱里的人,因为热爱,他的诗里都是深沉的温度,
“ 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江,我的血液里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 ”
汩罗江,那是 “ 离骚 ” 诗体的爱国诗人屈原的魂归之处,那也是余光中先生精神灵魂所在的地方。
终于,余光中先生和屈原一样,他们的名字都将镂刻在中国的史册上,那样的乡愁,那样的故乡,那样绵长的对祖国的回归的挚爱,都在那诗里,散文里了。
不知怎么,此刻想起来的竟然是陶渊明的几句:
“ 栖栖失群鸟,日暮独犹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 可能,是我听了先生走了,自己心里凄悲吧?
而先生此刻正在那高雄的上空,会不会 “ 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 ?
先生的诗,如古典文学上的光影,用 “ 润物细无声 ” 的方式物我两忘着,徜徉在诗海里,不辨身在何处,恰如老墙上的一片苍翠青苔,又像祖屋顶上那一片随风摇摆的青草绿。
先生的诗,就是那枚小小的邮票,载向乡愁的深处。
和那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的依依离情!
而我们也只能如此渴望着,世界之外还有个世界,时空之外还有另外的时空,谁也不能脱离时空而来去自由,那么,先生不过是人到了其他的去处,而先生的诗和散文,将在这个世界和时空里,成为不朽!
恰如先生的离去,正像那一场片段灿影迎面拂去,而我,不想更多言语。
愿先生走好 !!!
《 乡 愁 》
余 光 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972 . 1 . 21
《 风 铃 》
余 光 中
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 你的塔上也感到威震吗?
这是寂静的脉搏
日夜不停
你听见了吗 叮咛叮咛咛
这恼人的音调禁不胜禁
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
铃都摘掉 塔都推倒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 星 之 葬 》
余 光 中
浅蓝色的夜溢进窗来
夏斟的太满
萤火虫的小宫灯做着梦
梦见唐宫
梦见追逐的轻罗小扇
梦见另一个夏夜
一颗星的葬礼
梦见一闪光的伸延于消灭
以及你的惊呼
我的回顾
和片刻的揪然无语
《 黄 昏 》
余 光 中
倘若黄昏是一道寂寞的关
西门关向晚霞的
匆匆的鞍上客啊,为何
不见进关来,只见出关去?
而一出关就中了埋伏
晚霞一翻全变了黑旗
再回头,西门已闭
-------- 几度想问问蝶上的边卒
之间蝙蝠在上下扑打着
嗷,一座空城
余光中 : ( 1928 . 10 . 21 ------- 2017 . 12 . 14 )
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1952 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 年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
先后在 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任教
其中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长和外文研究所所长
写作时间长达半个世纪
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至今驰骋文坛
自称自己是 “ 四度空间 ”
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涉猎广泛
被品为 “ 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
著名批评家,散文家,诗人,优秀翻译家
已经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 评论集 5 种 , 翻译集 13 种 。
一生获奖无数。
先生走了,而先生的文字,仿佛栖息着一个世界的回忆,在梦土上,于是,我决定和无数个人一样,为先生记载这个日子。
看您的文字,读您的诗篇,到底从何时开始,因何缘法,已经无从追索,只觉着,走累了天涯,看厌了风景,尝尽了人间苦涩,就读一读先生的诗篇吧。
恍若,那是一份点燃在纸页上的烟火,仅供我们后辈谦卑的仰望。
芊 . 骅 丨 《 奠 先 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