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三四月做的事,七八月自有答案。”实话诚不欺。
001
从三月份至今,与其说是在文字创作,不如说是实现了充分的言论自由。不曾规定过主流思想,也从未明晰过最终目的,就只是“想”。
颇有种刚破笼而出飞向广阔天空的感觉,只要头脑中萌生出让自己“满意”的想法,就一定会把它变成文字,并呈现给所想呈现的人眼前。
与其说创作目的很纯粹——有的是想求得怜惜,有的是想借由文字来获得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而有的只是单纯想彰显自己的“见多识广”。。
不如说是自身的学识与阅历皆浅薄,不知道该写什么,该怎么写。哪怕有贵人一直在耐心地指路。
那么,在此情境下的创作,最终是否获得了想要的结果呢?
答案是:当然。且更多的是预料不到的惊喜。
002
在纯迷茫状态下持续坚持六个月的自由创作后,获得了哪些惊喜呢?
首先是,心性越发坚定,情绪越发稳定。
一方面,头脑中扰人心绪的杂草,慢慢为智识种子腾出生长空间。另一方面,那些心头负累与自我设限背后的思维墙,一点点出现裂痕,“光”也随之一点点走进来。
当心中拥有了光,就会不断确信:人与人之间是有韧性的,事与事之间也都有互相成全的成分在,自己与万事万物必然能抵御万难建立强关系。
其实,心性的摇摆无非是对自己不信任,情绪不稳定也不过是对自己不认同,当我们真正开始相信、认同自己时,万事可定。
其次是,思维方式升级,认知得以提升。
1.关于随性发表言论方面——
不管是以朋友圈为代表的私域还是以公众号为代表的公域,你的言论都会被受众在不自觉间就手持放大镜来评定。
你随手打出当前心境下的文字,在别人眼中是你整个人生的缩影,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你所截取的人生片段来评估你的价值,甚至决定你的命运走向。
由此,才真正懂得何为“谨言慎行”!
2.关于做事态度与习惯方面——
学习也好,工作也罢,本质都是为了找到自己、活在当下。
在那些好高骛远、抱桃望梨的岁月里,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与纠结,却始终也一事无成、一无所长。
而认真对待文字的这5年时间,亲眼见证了自己从一个糊涂马虎、随心所欲的人,变成一个拥有“把事做好”核心信念的并真正认真践行的人。
由此确信,做不成是常态,无能为力也实属正常,只要在做事时端正态度就一定能做到心中无悔,允许失败才是心智的真正开化。
3.关于思考方面——
脱离情境的抽象思考,本质是人脑在自我欺骗似地偷懒,只有结合事例的具体思考,让“心眼”真实且详明地“看”到过程及预设结果,才能完成深度思考,从而真正触发行为的改变。
当想通了这些,在工作中就不再只抽象地提取经验,而是身临情境想他人所想,也主动去找、去验证与整合答案。于是,小有所成,满心欢喜。
由此,不仅要吾日三省,更要依据目标、结合情境进行深度思考。
最后是,找到人生方向。
每个人了解世界的方式不同,有人是做一步想三步的实践派,而我恰恰是通过看书和写作来认知世界的想象派。
于想象派而言,成长可能会慢些,也可能经常要绕道而行。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回望这六个月的写作之路,始终抱持着“喜欢的可以是不擅长的”的态度,也从未对其有所苛求,就只务实且踏实地一点点去咬文嚼字。
而从文字中获得的自我认同感,鼓励着我迈出围城去备考招教,也鼓励着我如期去从事一份工作并由此破除心中执,更鼓励着我打破恐惧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正式踏上坚守两却迟迟不敢进入的赛道。
003
或许,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件很想但又心生恐惧不敢去做的难事吧~
而“觉得难、做不到”只是表象,其核心是认知与能力无法与自己期待的事情相匹配。既如此,那就先选择一个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
努力把当下事做成、做好的同时,认知与能力终会达到所期待事情的要求,此时,难事不再是难事,难事也必然随之不攻自破。
这条成长之路,不叫弯路,叫曲线救国。
所以,不要怕,努力去做,时间会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