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如何搭建起自己的写作系统?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一节课中欢喜老师讲到新手写作要从记录开始。的确,在记录一段时间后我们不光懂得如何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会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印迹了。

        在这节课中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跟着课程一步步实践,搭建起自己的写作系统?

      什么是写作系统呢?我以前的理解是掌握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能够在小说、散文、诗歌、通讯报道、公文等多种文体间切换自如。既能写虚构类文章,比如小说、文学作品等,又完成写纪实性作品,比如科普知识、技能技术、干货文章等,听了欢喜老师的课程才明白系统其实解决的不仅仅是写什么、怎么写、如何能写好的问题,而是掌握知识的内部关联和外在联系以达到写作时灵活调取灵活表达的功能。

      他是从两个方面来讲写作系统的,一是外部要素,用眼睛能看到的部分,比如说人的身体,从宏观的角度讲,它分为头、颈、肩、手、胳膊、身体、腿、脚,每个部位的形象十分具体;二是内部要素,从微观的角度讲,身体里的各个脏器、筋脉、气血等是如何运作的,各个眼睛看不到的部分才是内部要素,内部要素一般十分抽象。

      很多人不清楚为什么要写作,以为别人写了十万加的文章,自己通过努力也可以。然而文章写得好不好,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你的用户基数只有三五千,阅读量要到十万加恐怕比登天还难,如果平台用户超百万,十万加一定很容易;文章受不受欢迎,还跟分发渠道有关,一种渠道和多种渠道分发效果一定是不一样的;还跟话题的热度有关……努力写了,不代表结果一定是好的。

        由此,必须要打造写作系统,才能保证高质量的输出。

        蒂姆•费里斯是这样打造他的写作系统的:1、每天用固定的时间写,形成写作的习惯;2、在博客上尝试多种文体的写作,哪种受欢迎就把哪一种确定为日后写作的方向;3、他获取素材的渠道也很特殊,当每一件事发生时,他会刻意去观察身体的感受,记录下来令他感动大哭、捧腹大笑、忧伤失落的点。靠着这样的一套写作系统,他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素材,能够完成各种类型的文章写作。

      我们很多人写着写着,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再也不想写了。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写来写去就感觉还是那些事儿,毫无新意。而一些高产作家的写作就不是这样。如果把写作看作是盖房子,我们一般人肯定会和水泥、搬砖、砌墙最终把房子建成,如果要建另外一所房子,我们肯定会拆了另起炉灶,而他们会在原来拼好的墙面上再进行改造,速度非常快,而且造型也更美。

      系统化写作的第一步是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素材库并不是想到什么就堆放在那里,而是真的去找当下能够用到的东西,将这种东西用当下的思维进行简单的加工,然后贴上标签、关键字放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素材库的核心要素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元写作,就是将名人名家的一些文章拆分为开头、结尾、动词、类比、修辞手法、环境、心理描写、感动点、成语等,去分析和拆解他们的写作风格,并将自己认为好的素材积累下来;二是时间银行,就是把你过往的经历都记录下来,最好养成晨夕写作的习惯。用欢喜老师的话来说,这是你用时间积累起来的生命资产;三是知识银行,就是将所有的知识点用“见、感、思、行”的方式进行加工。你积累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个,你积累10个就是10个,积累的越多,你的知识越丰富,可以写出源源不断的文章来;四是范例银行,就是把你工作、生活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写下来,存储为范例,日后需要写同类的东西直接调用就可以了。

      搭建写作系统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坚持下去并努力去做,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思路和灵感。这种方式不仅用在写作上会获得巨大的成功,用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处理多种复杂的问题。

                      2019年10月23日,新城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