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学期末,最近朋友圈家长晒朋友圈,大多是关于孩子期末考试的。各种焦虑不安,各种头疼脑热,还出现了妈妈羡慕白素贞的段子。
这得多焦虑,才去羡慕没有自由的白素贞!白素贞的孩子有啥好呀?没有亲妈陪伴左右,心理阴影面积肯定超大的。
陪伴着孩子成长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然后,很快出现了老师版本的期末考试段子。
语文和数学,在学校是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必须要学好,而且大多数语文和数学老师都是班主任。对班级里每个孩子来说,老师们责任重大。
大一点,高中生选课了,就会有主修的主课老师。他们跟语文数学一样重要。平时孩子偏科厉害的,拉平均分拉的厉害,老师压力山大呀。
话说,一个期末考试而已,弄的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这应该是大城市里的一种“病”。
至于么?
让孩子怎么活?背负的太多压力如何前行?一例又一例的学生跳楼案,真让人心痛!大部分都是不堪压力导致。
父母养孩子,是为了什么呢?
难道只是为了孩子能上个名牌大学,光宗耀祖?
生活不易,父母给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真的会承受不住。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孩子生下来,TA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
就这句话,我牢牢的记住了。
所以,一直给孩子自由,散养的状态。
为人父母,初衷是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些健康快乐有了,就开始要求更高了。
我家也要求高过,比如钢琴考级,逼着孩子每天做完作业练习钢琴,后来孩子厌了,实在状态不好停了一年没考试。
再后来反反复复,终于考完十级!真的不容易,因为有时候我会想:孩子怎么就能左右手同时弹琴呢?真的很厉害!
后来二宝到了学习的年龄,我不建议学钢琴,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兴趣点不同。
果然,二宝的兴趣点在思维逻辑上。家里开始买数学,侦破这些书籍给二宝看,大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致。
现在,孩子的成绩,我们基本上不操心的。
总结下来有几点。
一,在孩子幼小时,可以多方尝试各类知识,看看孩子兴趣点在哪里。
二,着重培养孩子感兴趣的点,正确引导,耐心,爱心,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不能让孩子有厌恶感。
三,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爱好,这个需要家庭氛围加持。放下手机,高质量陪伴孩子。
四,多给予孩子肯定的语言,不当着孩子说孩子老师的任何不是。让孩子爱上学校和老师。因为往往老师的话比家长的话更有效。
五,从孩子积极向上的方面来说,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
六,其实幼小衔接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孩子的自信心来说,幼儿园学会了一年级的知识,上学不会那么难适应。后来会越来越好。到幼儿园时期也学习不能太“过”,不必要去太多补习班,语数外基础打好即可。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孩子在幼儿园幼小衔接老师们教的特别好,所以,一年级没有任何压力。
这也是我们以前上学经常说的:“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
期末考试,不必那么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