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的真谛

合一的“为学”与“为道”

我想,正如只有借助“有”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无”,只有借助“色”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空”,“为道”也需要借助一些途径和载体,而对一般人来说,“为学”应该是最适宜也最有效的。可见,“为学”和“为道”多数情况下,是一体的,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事物的规律性,即道,一定是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在剥丝抽茧、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为学”过程中,慢慢被探寻和浮现出来的。因而,对内在本性、特质和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凝练,往往就会越敬畏,也最容易越简单,一下子就抓住本质。为道,确有顿悟之说,但毕竟是个例,离开为学则失去路径;为学,确有顽劣愚钝之人,但纯粹的知识堆积者也很鲜见,一个人为学的过程,实际也是走在为道的路上。

如果不去思索,不去探究,不去实践求证,只是一味地信与迷,那也永远不会有自己的悟,反而容易就进入了执念。不管深与浅、多与少,经由自己的体悟的识与法,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道就在那儿,不生不灭,不弃不离。而“我”就是一面蒙尘镜子,只有不断地擦拭,亦即不断认识、反省、重构,才可以照出那听之不闻、视之不见、搏之不得而又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道”。当然,这个拂拭的过程,亦即近道的过程,假如“我”足够真,也就慢慢与道合一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爱自己的分数是9分 接纳自己的分数是8 完美指数是7 感恩日记 1.感恩今天老板娘煮好丰盛一桌菜,大家在店里聚餐,...
    富足的宝贝阅读 191评论 0 0
  • 了解一个人,从他的起居开始。前几天去老公同事家,今天去我的同事家,颇有这样的感触。 老公的同事,不追求家居生活,一...
    杨树下的小花花阅读 261评论 0 0
  • 夏天 七子 为回答我 我在我内里喊报道 就挥手离开 比如 七子 轻轻咬着叶子 留意我以前未留意 不会再提 者 七子...
    七子_868c阅读 144评论 0 2
  • 缘起:中小学生写作文,无外乎两种情形:学业要求,不得不写;真情流露,不吐不快。 无论哪种情形,学生写出的文章,总能...
    痴信不改一书生阅读 1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