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社交中的恶性循环

有一句话这么说的,“这个世界只有两类人——自己和别人。因此,要获得好的社交关系,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别人。”

这是一项很好的建议。可就是实现起来太难。因为,自我改造这件事,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在社交关系中,还有一种更难的关系,叫做亲密关系。比如与父母、子女和伴侣的关系。这些“别人”通常被认为是“自己人”,也就是十分靠近自己的别人。你可以相对容易地去关注那些与自己不怎么相干的人,进而去营造好的外在社交关系。这个时候,因为有明确的目的性,你可以很理性地进行判断与决策。但是,对于亲密关系中的“自己人”,要关注对方,这件事就难得许多。因为,当别人成为了如此亲密的“自己人”,正是因为距离太近,反而难以看清(判断清晰),就像你总是很难看清自己的样子一样,便总是感性占据上风。失去理性的判断,亲密关系便总是容易滋生矛盾。

比如,最常见的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你的母亲性格急躁,总是抱怨连连,并且凡事总喜欢先指责别人。每次,你的母亲跟你抱怨说,她的朋友总是给她打电话,吐槽各种烦心事,传递负能量,听得她心烦。现在,你一边听着电话那头母亲的抱怨连连,一边追在调皮宝宝后面料理烂摊子,你也越来越心烦。最后,你忍不住对着母亲抱怨不要再传递负能量啦,就像你母亲告诉你她也是这么对待那位朋友的一样。

看见了么?一样一样的情形,负面能量从母亲的朋友传递到你的母亲,又从母亲传递到了你这儿。性格急躁的母亲,也由此塑造了性格急躁的你,并且在将来也可能传递给你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恶性循环。

换个思路:

如果在你这儿,循环被打断中止,甚至扭转方向,形成良性的正向循环。那是不是可以改善一切?

可是,该怎么打断?比如,如果你把你的负能量转递给不再具有传递性的载体上,比如把抱怨争执的事情写下来,分析一下怎么破局和化解?是不是不仅能停止传递负能量,又能解决抱怨事件问题,彻底终止抱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去年看了《我的前半生》,里面的前夫哥还颇有些印象,扮演者雷佳音的名字就此小火了一把。看他的微博,一些综艺段子,采访...
    子玉央阅读 1,813评论 2 3
  • 妈宝男一定是最招女生不待见的择偶对象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开开心心的把想法告诉他的时候,他说,等一下,我问...
    小梦梦萌阅读 1,70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