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最喜欢说的几句话就是“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我打你是为了你好”“不打不成器”纵观中国历史不论各个朝代,“打”这个词始终贯穿中国父母教育史,做错了我打你让你知道错,做对了我不会夸你反而要批评你,不让你骄傲,美名其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或许在中国式父母的眼里没有所谓的夸,只有打和批评,夸这个词都是一种奢望。记得我以前看电影《霸王别姬》的时候有一段给我印象特别深,说戏剧老师傅检查唱功,你唱错了戏我打烂你的手心,你唱对了戏我还要打你的手心,为什么要打是为了让你记住你唱的对了,记住这顿打。虽然这是教戏剧的老师傅,但是其实真正的反映了一个问题,打永远是贯穿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中国家长眼里打永远是对的,打你永远是为了你好,而你只存在两种状态,一个真错了,一个是家长认为你错了。
中国崇尚孝道,即百善孝为先,孝为首位,汉朝以孝治天下,开设举孝廉,没有孝廉品德者不得为官。尤甚者二十四孝,郭巨埋儿奉母,更是决定了在家庭中孩子的地位是最低的。俗话说得好,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虽说这句话没有孝的含义,但是也反映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很低的。你是我的儿子,你啥都得听我的,不听就是不孝,在古代只要一传出来你不孝那行了,你这是罪,是可以进大牢的,这些因素也就造成了打成为了一种教育孩子的常态。
中国不论是哪个朝代家长式作风都是存在的,也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而有别于西方领导理论的本土领导理论。说白了就是一言堂,这点最好体现的地方就是当你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在填志愿的时候,我的本意是想去会计,而父母硬是让我在教师和新闻两个里面选,美名其曰,永不会失业,吃国家饭。刚进医学院的时候,导员开大会的时候,让我们个人介绍其中的一项就是你为什么学文,80%的学生回答都是父母选的,当然肯定有喜欢医学自愿进的,这不是绝对的。
然而这种一言堂的存在,肯定是会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相信大家肯定都看过这样的新闻“某某教育机构统计中国孩子创造力在21个国家垫底”“谁扼杀了中国孩子创造力”等等这些新闻。这些新闻或许有夸大成分,但也并不是全无道理,一言堂的存在的确导致了中国孩子创造力的减弱,对于这点我们是可以打保票的。但是好的一方面来讲,中国孩子的应试成绩的确是非常高的。
换个方面来说,当家长打你的时候,他永远以为自己是对的,就像我们常说的,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当父母打你的时候你跟他讲道理是不管用的,讲得多错的多,只会让家长以为你嘴硬,打的更狠。难道对于打,孩子没有应对方法吗?说句不好听的还真没有,离家出走?报警?这些东西,或许你可以在影视剧里看见,可真正让你做的时候,你敢吗?最起码我是不敢的,我小的时候3天一顿小的,5天一顿大的,这也不是我故意夸大,频率真的是这样,尤其到了年底,每年必定挨一顿揍。但是我最后还是熬到了现在。有的时候父母打你的理由真的很怪,我在做统计的时候,听到过最离谱的理由莫过于在父母看电视的时候孩子说了一句小声点,然后就莫名挨了一顿揍,理由就是家里没有你说话的地方。
这种奇葩理由别说打人了,说出去都没人信的好吧,但是这只是冰山一角。只有没有本事的父母才会拿孩子出气,这句话不无道理,我飞不动了,生个蛋让蛋替我飞,说句不好听的,你的孩子是你的狗吗?有可能这句话有些偏激,可是事实就是如此。在父母眼中,我打你是为了你好,这种理由是常态,你以后为什么会有成就全是因为我,这种父母也不在少数。“我是你老子,我在没有你说话的份”,“小孩子懂什么赶紧走”,“我说你错了你就错了”,“你吃我的住我的,有本事走”这些话语的冷暴力往往可以给孩子一个心灵上的震击,我啥也不是,什么都干不了。每年因为家庭暴力而被爆出来的新闻都不少,但是几乎99%的家庭暴力事件都不能被解决,仅仅只是被爆出来,正在进行调解,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是中国对于家庭暴力这一块的定义还有约束太过于乏力了。
父母打孩子—孩子受伤了—新闻报道—调节—父母保证不虐待孩子—孩子继续呆在原本家庭—结束。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结构图最终孩子还是回到原来环境的,就比如你去操场跑步,不管你跑几圈,最终都是要回到原点的。其实对于过激的家庭暴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换个家庭。但是这个在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不大可能的。我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易中天老先生有一系列书叫做中华根,这个系列的第八卷叫做《诸子百家》,其中有一段描写的就是墨家与人辩法,墨子的“若视”,就是把别人看成自己,把别人的亲人看成自己的亲人。爱自己几分,爱别人也几分;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子女几分,爱别人的父母、兄弟、子女也几分。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分毫不差。这也就是“兼爱”。而在《墨子·耕柱》,巫马子对墨子说,我和先生不一样,我可不能兼爱。我爱邻国超过爱远国,爱本国超过爱邻国,爱老乡超过爱国民,爱族人超过爱老乡,爱双亲超过爱族人,爱自己超过爱双亲。这就暴露出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不可能比爱自己的亲儿子还要爱其他的人的儿子,总归是有差别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对同一个孩子的家庭暴力永远停止不了,没有人愿意收,即使收了也不能保证,是真的爱这个孩子。中国历史对与血亲的理解和热爱程度是远超西方国家的,因此你变更监护人是根本行不通的。
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终身的,往轻了说:固执,懦弱,没有自信心,往重了说:抑郁症,自杀,自残,这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在父母暴力下,你的确达成了他的愿望,他是高兴了,可以去和他人炫耀,但是对你却永远是批评,这种语言的冷暴力往往比打你更难受。现在都说熊孩子得打,的确改打,但现在这一批的熊孩子的父母恰恰是80后快90后这一批人的孩子,这一批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就是或多或少挨过父母的打,他们不像更早一批人60,70,这些80,90的人接触的东西要比上代人接触的更多,对于父母的暴力理解的更深。就好像说,你给一个3岁小孩糖问他高兴吗,他肯定会说高兴,为什么?因为3岁小孩知道的东西太少了,所以他高兴。同理70,60没有80,90接触电脑,手机,网络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打这个教育孩子的方法深信不疑,你没法根他们说道理,说白了就是代沟。暴力是他们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案。
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却可以让施加家庭暴力的父母感到自己的地位,你要听我的,我说的都是对的,就好像我们常说,谁会讨厌做皇帝呢。这些施加暴力的父母往往也曾经被他们的父母施加暴力,或者在这是一种变态的传承?想要解决暴力的根本条件,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装睡的人真正醒来。但是这太难了,因为他不会让你知道他在睡觉的。但是社会总会进步,新思想总会替代老思想,时间能改变一切,但是究竟需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