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认知升级:结束一场昨日的战争

这个世界上,无时不在发生着改变。

这些无数的改变中,有个人层面的小改变,也有公司级别的大改变。

关于大改变,其中最典型也是改变最成功的企业就是IBM。IBM之前是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的生产制造商。2004年,IBM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集团,实现了PC业务的剥离;到2014年,IBM甚至将自己的小型服务器业务也出售给了联想集团,现在,IBM已经彻底地改变了自己,成为了一家“服务型企业”。

IBM的成功改变由当时的CEO郭士纳主导,在他之前的IBM董事长埃克斯(Akers)过于沉浸在公司文化中,对传统的掩盖真实威胁的方式保持忠诚。郭士纳上任以后说,通过他的观察,IBM这家以做PC著称的公司,一定要放弃PC以及相关业务。为什么呢?郭士纳有句话很经典——我要结束这样一场属于昨日的战争。

该系列文章是关于认知,但说到底也是关于改变。如果没有改变,很多努力就会变成一种无效的挣扎。所谓“挣扎”,就是无目标、无方法,自然也是无结果的努力。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以不断的努力证明自己永远不会成功”。

人的思维、行为和表达方式都受制于蕴含其中的原则,在你的原则没有发生实质性进化的情况下,你能改变的——无论是内在外在——都微乎其微。

很多人很焦虑,很努力地焦虑着自己为何不能变得更优秀更幸福,所以他们选择了更加快速的生活方式、更加直接的成功手段、更加快捷的应对方式,让自己保持在一个看似很努力的状态,这种状态似乎多多少少地缓解了焦虑和恐慌。但这种繁忙和努力更多是一种无意义的重复,是因为焦虑的人们从未改变、优化过他们的行为体系,甚至从未反省过一直在驱使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底层代码是怎样的。

这些看起来很努力的行为的特点是局部性的——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的努力方向都由那一个时间点的状况所决定。这些凌乱的努力最终聚成整体的混沌,类似在数学上,众多的不同方向的矢量之和趋近于零。

其实,我们很容易堕入这种焦虑的挣扎状态,因为我们知道事不宜迟,知道不努力的后果,因此我们不放过眼前任何“或许什么时候管用”的新机会、新信息、新知识。我们不停地刷手机,看到本来就是精心设计好的冲着你的焦虑和恐慌来的标题、广告、文章。我们按捺不住想看、想收藏、想购买的心情。持续地囤积,在一种囤积行为中获得一种暂时的安稳感,这正在成为我们“奋斗”的新常态。

人生就是在犯错误。

生活和工作也必然会经历痛苦,即使你看上去已经很成功。犯错误是人的宿命,人与人的差别只是犯错误的方式的差别。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正确地犯错误”的人和“错误地犯错误”的人。

前者总是能够持续地以X光般的反省方法获知自己行为原则中的Bug,持续地消除Bug,优化原则,实现原则性进化。后者则总是自觉无辜地犯错误,从来不与自己的简陋、粗劣的底层原则打照面。

无数个0加起来还是0,0的巨量累积不可能实现从0到1的突破。我们无法永远在做同一件事,却一直盼望有不一样的结果。我们真正值得去做的,就是放下焦虑情绪,放下囤积欲望,放下恐慌心态。去直面一直以来的人生幻觉。

去结束一场属于昨日的战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