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指达天人合一境界,此时心灵与无边无际的虚空(道)合为一体,至虚至静。我观察到万物从无至有,又从有归无的过程,生生灭灭,反反复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道生万物,万物归道(即无中生有,有归空),这就是一个生灭的过程。万物归于至清至静的道(无极),叫做静,万物生命来与道,归于道,故曰复命。道无生无灭,永恒存在,谓自在,所以曰常。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常:道,无极

老子这段话讲的是知道、行道、得道的过程。

首先知道,《大学》中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这意思,先得明白有个道,这叫知常,知常,才能绽放出生命的光芒。不明道,则忙忙碌碌,著于声色货利,甚至为了追逐欲望,胡作非为,终得苦果。所以才说“不知常,妄作,凶”。

明道,则心胸豁达,因为心灵是小无极,大而无外,无所不包,人的心灵这颗牟尼宝珠落于红尘,被气质物质所迷,仿佛太阳的光芒被乌云遮蔽,所以心胸狭小了。此谓“知常容”。

心胸豁达,无私无欲,才能做到无亲无疏,才能做到绝对的公平,此谓“容乃公”。只有无私无欲,才会有整体观,全面观,此谓“公乃全”。有整体观,全面观,这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至此,与道同体,永恒。


参考书目:

张玉林先生著《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

张玉林先生著《漫谈金刚经 心经 坛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子道德经解上篇 憨山大师著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妙行如涣阅读 35,912评论 6 39
  • 夏初的校园是最美的地方,虽然错过了花开,但却留住了花落。宿舍楼下那一排红色的石榴花,已经落满整条柏油路,这鲜花铺满...
    朱曦侦探事务所阅读 1,651评论 0 2
  • 董卿是我一直以来的偶像,她的端庄优雅,学识渊博,令我心驰神往,在极度仰慕的情况下,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在淘...
    陈奕迅啦咔咔阅读 5,540评论 0 0
  • 2018秋季开学第一天,上午开完例会,安静的入班等待前来报名登记的孩子。有一对母女来报名,妈妈问我什么时候发...
    夜色雨色阅读 984评论 0 0
  • c211983adf26阅读 1,781评论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