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的疼痛可以用成就感来减轻,心灵的痛楚也是如此。劳作和劳作以后的收获,除了物质的以外,还有无法估量的精神的。对很多人来说,后者可能更有价值。
当我们烦恼的时候,做一点能很快获得结果的容易的事,并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小小的成就感。也许是对抗烦恼的一剂良药。
有人说,烦恼即人生。如果这句话是对的,如果人们还有可能使人生变得不那么烦恼,那就需要把人生的路从起点到终点,用大大小小的成就的果实铺满。因为,对人而言,成就感可以比身体的疼痛感和一切负性情绪都更本质一些。
☞不由想起新冠肺炎疫情初来时,人们无法出门,被困在家里的那段日子。没有了上班的忙碌,没有了接送娃的忙乱,没有了大大小小的应酬,大家一下子清闲下来。起初还很开心,没过多久,无聊的情绪就开始蔓延。很多人因为调试不好心理,还出现了问题。
那些平时的琐碎、忙碌,其实都有很多的成就感在其中。如我,一名教师,虽然假期延长了,可以更多地休息,但没有了学生,心里觉得空落落的。尽管有网课,尽管可以在网上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但总觉得不如现实那么真切。
那段日子,我也曾被空虚的感觉侵袭。好在,我迅速调整心态,给自己安排了很多事情,来填充每天的时间。阅读、摘抄、写作、录音、看电影、干家务、做美食……其中,最有成就感的是录音这件事。利用这段闲暇的日子,我先后朗读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张德芬的《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小莲藕学写话》上下册、《家庭教育》二年级,还自己编写讲稿,录制了《晓琳老师讲经典》,把下学期要学习的古诗、《论语》片段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并加入了历史故事,每课10分钟,作为学生每日晨读的指导。说实话,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我个人感觉,比在学校面授的效果更好。而且,我的每一篇录音,都有很多点击率,很多人都在聆听。虽然我不知道是谁,但真的是小有成就感。
再比如看电影这事。以前我对电影并无太大兴趣,但因为疫情,我在大年初一晚上看了徐峥的《囧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坚持每天看一部,疫情居家期间每日不间断。即便是上班后,这种习惯也坚持了下来,电影已经成为了我的又一个新的爱好。刚开始是杂乱无章地看,后来按类型、国家去看,这见个月看的部数,超过我前半生看过的电影总和了。我还有感而发,写了一些影评和观后感。光影世界真的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丰富了我的生活。这种感觉驱散了那种空虚和无聊,让抗疫的日子有了更多的意义和情趣。
所以,如曾奇峰老师所说,人生之路需要大大小小、很多很多的成就感去铺满。这些成就感,有时候是外力所致,但更多的应该是主观创造。自己去努力,去思考,去实践,总会有收获。对待学生,亦如此。他们还小,有些道理还不懂,需要老师和家长去引导。我们也要给他们制造一个个能获得成就感的机会,让他们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增强自信心,获得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