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于碎片化的信息,我更喜欢书这种系统的学习过程,有大块时间的时候相比于在互联网上汲取新知识,我更愿意选择传统的阅读和思考,因为前者往往浅表、不系统、乃至根本没价值。
读书的习惯我养成的不算早,大学的时候时间充裕才开始培养起读书的习惯,那个时候感觉读了很多书,也看了很多文字,但是感觉输入和输出并没成正比,就像读书这两个字一样,好像也真的是读了一遍书而已,并没有把书里的东西和思维结合在一起,充其量也就是多认识了一些汉字而已。
经过了量的洗礼,后来也总结了一些选书的技巧,读书虽好,但要有选择,我以前是那种不管好书、赖书、只要有时间通通拿来读的类型,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好书没有消化,一些无用书到是读了很多。
我一般把书分为三类:一类是知识的,一类是思维的,还有一类是娱乐的。知识型的书就是传说中的那种大部头,工具类书籍,这类比较难啃,我只有在专业考试的时候读过,相当折磨人,不过看多了麻木了的时候,会有一种理性光辉伴随而生,绝对可以提高逻辑思维的一类书。
我平时读的比较多的都是培养思维类和娱乐类的,培养思维方面的东西是跨学科的,任何时候都用的上,并且,反之如果思维没有培养好的话,学习东西也容易走错方向或事倍功半,像是《你的灯亮着吗?》、《别做正常的傻瓜》、《暗时间》等都属于思维类的,而娱乐类的可以用来调节情绪和打发碎片化时间,娱乐类的基本就像《一个人的朝圣》、《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等等,这种书读着不累,不用太费脑筋,不过不利于启发思维。
当然,今天的帖子不是推荐好书的,是分享如何从一堆书里辨别出好书的技能的,如果掌握了能在阅读之前就能评估一本书的质量的技能,那会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用最快的速度吸取最有用最没有废话的知识,OK,挑干的说,基本有以下几个线索:
看作者
牛作者写的书一般都不错。我比较喜欢博恩崔西、岸见一郎、安东尼罗宾····
看目录和简介
一份好的目录和简介能够透露这本书质量的相当一部分信息。目录结构是否清晰,是否直白(而不是装神弄鬼),都是衡量的线索。
看Amazon上的评价
这里要注意的是,除了看整体打分之外,更要看打分最低的人是怎么说的,因为小众意见往往有可能来自那些真正懂行的人(除了来踢馆的),如果在打分最低的意见里看不到真正有价值的反驳意见,就相当肯定这书不错的了。
看样章
Amazon上一般都可以随机浏览一些章节的,表达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谨,内容是否深刻,基本是几页纸就能看出来的。
好书中提到的著作
一本好的著作在参考资料里面重点提到的其他的著作一般都是比较好的书,或者是书中作者提到的他曾经看过的书,一般敢在自己书里推荐的,如果不是特别好,是要砸招牌的。
Amazon相关推荐和主题相关书列(类似豆瓣)
当你发现一本好书之后,一般Amazon的下面会有相关推荐,这里的推荐一般都是和这本书是同一级别的,可以作为同一主题的阅读参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推荐好书,不如分享找到好书的方法。
经过这几年被各种书的洗礼之后,我一般都用这几种方法来淘好书来读,淘的时候要分主题,比如我最近关注营销,我会先搜索博恩崔西看是否有新书发布,比如我最近关注财商,我会搜索理财方面的Amazon推荐然后进行比对,挑选靠谱的书来读,看书就像看人,要选择合眼缘的、愿意看的,自由恋爱总比相亲靠谱吧,书也一样,自己选的总会比别人推荐的更喜欢,接下来,欢迎大家后台留言更多选好书的方法,请授我以渔思密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