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11月 12日
这是我第二次进入湾村拍片,上次来这里是今年的正月。那次来村拍片时,有位热心的老人主动为我做向导,带我走了大半个村。
当我准备在商店买点食品作午餐时,老人不让,硬带我到他家吃午饭。他的老伴热情地为我盛上了热腾腾的鸡蛋炒卤面。我所到之处,只要是在谁家吃饭,都会留下十元钱的,老人坚决不要。作为答谢,我给他们拍了片,并承诺会给他们送照片的。
在老人家,我了解到主人叫张福顺,还是个网迷,会浏览文章、看新闻,还会在网上斗地主。张福顺过去爱打麻将,老伴经常和她闹别扭,如今他在网上玩,老伴也不反对,有时还要参与,这样他们互相得到了理解。是网上的新生活改变了他们过去的生存状态。我拍俩老口上网的图片在“图说阳城”播出后,电视台的记者还专门采访过两位老人,并做了一期长长的专题片。
这次来村拍片,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人送上了照片。张福顺瘦了许多,几乎有点认不出来啦,他的老伴还是那样。老伴说,说今年他病了一场,刚出院。
在村里几乎见不到年轻人,这些劳动力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此时村里正在紧张的铺设“户户通”道路。
据村上的负责人介绍,在上冻前他们完不成这个任务,只能到来年再说。
村里新修的小区规划的不错,但让村民感到不快的是,不时的有灰尘被吹进来,这些都是因为村附近有个大的水泥厂,我想这些状况以后会得到改变。
在旧村的残垣断壁上,依稀能看到“文革”时期的标语,有六个模糊的大字,只能看到后面的两个“生产” 的字了,我问年轻人上面写的标语是什么,他们读不出来。凡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看都能念出来,我告知他们是“抓革命,促生产。”
有个很面熟的中年人,和夫人在家门口说话,旁边还停着一辆小轿车。这是个小康之家,当我正要记录时,夫人说话了:“可不能随便拍我们啊,上次见有人来拍过,也不知做什么用?”我说上次就是我来的,这次做个博客,你们都能看到的。
我就是这样,有时被理解,有时不被理解,但我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