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是我今年首选的颜色,称之为新生的小鸭黄。正如这一年的主题词一般,迎接新生。
不知不觉,肚子里的小家伙已经陪伴我走过八个多月的时光。据说这个小家伙的小脑袋已经下降到妈妈的子宫口,在做出生前的最后准备。临近预产期,想到小崽快要从和妈妈合体的状态变成一个独立的小个体,心里难免有些失落。
大约在小家伙16周的时候,那时除了肚子的咕咕声并没有明显的胎动。我会偶尔跟他说说话,比如早晨起床时打个礼貌的招呼,晚上睡觉前一声温柔的问候,下午在步道散步时心血来潮的游览介绍,等等。
小家伙18周的时候,某天晚上我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胎动,于是这种散养式的胎教正式步入正轨,采购了四本胎教书籍,在他刚步入19周时开始正式胎教。每天上午一小时字母表、古诗词、国学故事,下午叠词、短语、英语单词,晚上睡前故事。除了语言教学外,还有上午的拍肚皮游戏,即使在妈妈的肚子里,也不能忘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也许你会问我,做这些不累么?而且真的管用么?
累是肯定的,尤其是越到孕晚期,体力明显不足,自己还有一摊子事要做,每天的例行胎教有时会像一份甜蜜的负担。这时,我采用了减负措施,将课程分解成前、后期两个时间段输入,时间长度也由原来的半小时缩减到十几分钟,但日常的讲解、对话、沟通频率会相应增加,每当感受到他的动作时,便会跟他说话、分享趣事。
至于效果么,小家伙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由原来的“想什么时候动就什么时候动”的不规律型胎动,转变为“跟着妈妈一起动,她不动我也要按时按点提醒她动”的规律型胎动。
更有趣的是,到了孕晚期的现在,小家伙还会跟妈妈做起了肚皮游戏。比如他动的时候我不理他,他会拍拍肚皮吸引妈妈的注意力直到妈妈回应。
所以呀,对于孩子成长、胎教这种事,真不不要太草率的发表定论。科学表明,经历过胎教的宝宝会比未经历的宝宝在婴儿时期更容易养育。相信那些坚持胎教的宝妈,也只是践行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不知道做这件事有没有意义,唯一可以明确的是,不做一定没有意义。
那句话说,你在三四月播种的土地,七八月便会生长出来。从胎教这件事看,我在十二月播下的种子,三月份便给了我答案,这便是初为人母对于亲子关系的初体验。这份难以割舍的亲子关系,大概是在胎动、胎教中逐渐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