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微信朋友圈无意间看到了一篇简书文章,接下来的这几天都利用晚上陪儿子的时间在简书浏览,有时甚至儿子都睡了我还久久不愿关上电脑。夜深了,周围的一切都陷入黑暗寂静,自己却毫无睡意。内心多年来一直沉寂,但却从未彻底消失的一丝丝想法一点点地雀跃,像是离乡多年的游子,终于找到了回乡的路,却又近乡情更怯……
在了解了简书一些简单的规则后,看了几位签约作者写的文章,也看了一些关于如何写作的文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多写,最好是坚持天天写,同时多研究别人怎样写。看起来似乎是简单,多写,天天写。但是我知道,真正的实践起来困难会很多也很大。
我喜欢把一个作者的文章从头到尾做完整的浏览,时间跨度一两年、三四年不等,这样就等于对作者几年的学习成长、心路历程,至少是对他写作经历、所思所想有个动态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像是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虽然他还不知道我,但我却通过他的文章感知了他的丰盈和不懈,带给我满满的正能量。
这里面既有坚持日更的,也有不定时更的,既有进步快的,也有一步一步慢慢来的,但是只要是坚持下来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态度从开始的犹豫、怀疑变得自信、坚定,表达也从刚开始的生涩拘谨变得越来越熟练流畅,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明亮和乐观。
大多坚持好的人,无论最后进步大小、是否签约、出书与否,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喜欢,对文字的喜欢,对写字的喜欢,这也正是验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沿着他们一路走来或曲折或顺利的轨迹,感受着他们一次次的迷茫与困惑,感动于他们的动摇与坚持。但是,只要是坚持下来的,我更体会到了他们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成熟,自我认知的提升,生活工作的充实积极,感受到了他们的精气神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从自己的文章中走出来,无论走的摇摇晃晃、一波三折,还是步履坚定、一路高歌,无不扑面而来、生动鲜活,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他们、走近他们……
经过这几天的了解、犹豫,我最终决定靠近他们、加入他们。我对自己也做了大概的分析:
首先,自己也喜欢写些东西,也一直在断断续续写着。在写字中,自己能体会到内心的宁静、喜悦和思考的深入、有序。几天不写的话,会有深深的内疚感和强烈的负罪感,好像日子都被浪费了,连一点痕迹也不曾留下,最起码对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少了深入的思考和整理。
其次,如果自己能在晚上固定时间看书、写字的话,无疑是对儿子最好的陪伴,也能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自己写东西坚持好的前几年,单位工作不太忙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利用工作时间写的。回到家里一个是家务,一个是懒散,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时间大都荒废了。
这既有近两年单位工作越来越头绪多、考核标准越来越高的原因,也有儿子回到身边来读书后家务增多的借口,总感到休息不够,精力不支,更有自己懒散、放松占很大的因素。
而越是这样的工作上、生活上简单的重复、忙碌,自己的内心就越是不踏实。虽然心里往往会有要写点什么一吐为快的想法,想要理整一下自己的思想,静心看看自己想要看的书,但总是不能做到让自己满意。
然后,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吧,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危机感紧逼而来。好像近十年自己都没有长进,只是单纯的生活着、工作着,增长的只有自己的年龄和皱纹,并没有智慧与能力。虽然自己的内心从未放弃过对自己的提高,比如想要把坚持了两年多的瑜伽和肚皮舞更好地结合日常的生活、结合自己身心成长有所精进;想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想要好好地练练书法,学学古琴,看书思考等等,但是都落实得不太好。
是该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了,时间应该不是问题,必竟上班八小时如果合理安排,是能省出两三个小时的,每天晚上九点到十二点,除去一个小时的家务,也可以有两个小时,况且还有周末的时间。还是从看书写字出发吧,做好这一步,其他的也应该不再是问题。
最后,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虽知自己才疏学浅、看问题不深不透、文笔生涩,但还是希望能把亲历的许多事情记录下来,不为别的什么,只为给自己一个交待。也许是自己的修为不够,也许是自己头脑简单不成熟,好多年总是生活在一半海水一半火炎的体验中。通过了长时间的疗伤和治愈,我才厘清了它们,摆脱了痛苦,超脱了出来。我想要帮助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深陷其中的人们。
我知道,目前的自己并不能很好的分析挖掘提炼这些人、这些事,更加不能很好地把他们表述出来。但我不想最后带着遗憾离开。
也许,这也是对我自己的救赎。所以,来简书向大师们学习,好好的看书、写字,提升自己。
我知道,这会是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并不会很顺利,但我真的想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