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时节的傍晚,略有些凉意,在等妻下班的闲隙,我漫步来到附近的府山公园,初夏夜晚的府山,空气里漂着青草的香味,大妈伴着舞曲欢快的跳着,孩子们也满场地追逐玩乐,我漫步穿过他们,径直沿着石阶而上,约走过十几步台阶,有些累了,便就石阶而坐。石阶是加工过的大理石,很平,光溜溜的,坐上去有些寒意,在石阶的左边是石砖切成半人高的长满青草的石墙,墙中间嵌有一方形石碑,上刻“府山”二字,右下角落款是“一九八二年四月廿五日”,以前来过几次府山,看到过这块石碑,所以并不觉新奇。倒是石碑右下角有块砖引起我的注意,伸手摸上去凹凸不平,像是有文字,我赶忙亮起手机灯,俯下身凑近仔细查看,上面刻有“光绪伍年知县欧阳烜修”,字迹清晰,丝毫没有年代感!于是在好奇的心驱使下我半蹲向前查看,在墙的转角面,一块方形砖刻有“民国知事桂铸西修”,在其上面的青砖刻有“崇祯庚辰”,啊!从晚明到晚清,再到民国初年,为什么不同年代的砖会出现在同一面墙上?或许是匠人想记录府山修缮的历史,或是老城墙拆毁后遗存的砖块随意砌筑在一起?又或者……
崇祯庚辰年,即明末崇祯十三年(1640年),这一年是多事之秋,西北的农民起义军阀张献宗在陕西已渐成势,这年闯王李自成败走河南,这年东北的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也在虎视眈眈窥视着中原,内外交困的崇祯可谓四面楚歌,在做着最后的挣扎,终究四年后在度过黄河的闯王攻破了北京的城门,崇祯忍痛挥刀杀了皇后公主后,在梅上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含恨自尽,强盛一时的大明帝国就是覆灭!四个月后,一个男人,一怒冲关为红颜,他降了清,打开了山海关,把短命的大顺朝赶出了紫禁城,赶下了历史舞台!一年后,走投无路的李自成命丧九宫山,统治276年的大清走上了历史舞台,演绎着前朝相似的悲合离欢的故事。巧合的是在1640年,欧洲的英国查理一世国王召开了新议会,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在历经十几年的艰苦抗争,于1688年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次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从此西方的大英日不落帝国与东方的大清天朝上国遥相呼应,两个历史巨人隔空较量着,终在两百年后的1840年,老弱腐朽的东方巨人还是败下阵来,坚固的城墙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一夜之间,一切变了,在高鼻梁的洋人面前,东方人的腿整整软了数百年!
光绪五年,知县欧阳烜站在府山上,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历经十几年的太平军判乱、八国联军洗劫圆明园,经历了“二百余年未有之灾”、造成1000多余万人饿死的“丁戊奇荒”!面对这山河破摔、满目苍夷的大地,他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他应该是在想着怎么样重整山河,救百姓于水火,于是在1879年重修城墙,带领衢县的百姓开荒拓土,发展农业,来为“奇荒”后幸存的百姓解决温饱,他的功绩不会被忘记的,因为有这块青砖为证!
武汉城头的一声枪响,苟延喘喘的晚清轰然倒下了,革命党人走到历史舞台中央,民国时代来临了!1915年,湖北人桂铸西来到了衢县做知事,那天是重阳节,阳光明媚,他有感于明代进士瞿溥和赵姬凄美的爱情故事,办完公差的他登上西区的鹿鸣山,来寻找“衢版”苏小小的故事,为了存古之微意,他便挥毫泼墨写下了“天开一水…”的碑文来纪念这段魂归鹿鸣山的赵姬的“苏小小”式的爱情故事!我想,在他写这段碑文的时,应该是声如琵琶,凄怆断肠的吧!
崇祯庚辰年、光绪伍年、民国六年,公元1982年!四块砖里的四个时代!公元2021年5月8夜于府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