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来聊一聊《滚滚红尘》,这个标题,有三毛写的书,还有同名电影,还有著名歌手陈淑桦的同名曲。也许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这首歌曲,那熟悉的旋律,飘飘荡荡了二十几年,成为几代人心中永久的回忆。“此处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描绘的是多少青年男女心中的愁怨,那哀怨低徊的音韵,又弹奏着多少人诉也诉不尽的悲伤。
我最早知道《滚滚红尘》,是因为三毛。小时候读她的《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觉得这是怎样一个大气潇洒的女子,为了真挚的爱情,和最爱的人一起狂奔在沙漠里,用自己的热情和诗意编织出闪动着滚烫光芒的五彩生活。她的父母又是多么地开明,毫无保留地支持自己的女儿追求梦想,追求最理想的生活,我觉得这是最深沉的爱。这份沉甸甸的父母对子女的感情,一定包含着不舍,留恋,牵挂,担忧和期盼,但是所有这些情感都化作了支持,给她自由,让她可以过没有牵绊的人生。
也正因为如此,我对三毛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她的开朗和明媚,觉得她这样无忧无虑,她的作品应该都传递着快乐和爱,直到我读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看了她艰难地记录荷西去世之后自己的孤独和绝望,在她内心深处,无数次想要追随挚爱而去,可是想到自己年迈的双亲,这样的想法就再难继续。正如她在《不死鸟》中所写,“我的爱有多深,我的牵挂和不舍就有多长”,在还未成年时读到这样的文字,我竟然觉得一惊,她是如此细腻、准确地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涩,在两难的时候,她仍然清楚地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当,为了父母,继续好好地生活。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像三毛这样的女子,她用多大的胸怀包容了沙漠的广袤和热烈,同时也用多深的愁苦承载着对丈夫的思念,又用多重的责任感承担着对父母的愧疚和爱。
第一次看到《滚滚红尘》,是在书店里。当时看到包装上的文字,我就毫不犹豫地决定把这本书带回家。三毛对这本书的情感,恰恰好表达在了书封上,“月凤是外在的我,韶华是内在的我,我借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来偷渡自己的灵魂”。因为“偷渡”这个词,我被深深感动了。也许现实生活让她没有办法真正做自己,那就借文字这样隐晦含蓄的方式,来尽情释放自己的灵魂吧。
读完这本书,被深深震撼的同时,总觉得故事还没有结束,我就去找来了电影《滚滚红尘》。一晚上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惊叹于男女主角真的完全诠释了三毛作品中想表达的情怀。这个电影的妙处之一,也在于爱你哥来了林青霞和秦汉这对最受观众期待的荧幕情侣。他们两个不仅是很好的演员,在现实中也有过深沉的情感,把自己的个人经历糅合进演绎作品,真的能呈现出超越于演员演技本身的真情实感吧。就情感的流露而言,林青霞和秦汉的表达堪称完美。
最打动我的情节有两个,当韶华披上大红的披肩,脚踩在章先生的皮鞋上,两个人于阳台间悠然起舞,舞步如何并不重要,当两人四目相对时,传递的是满满的情意,似乎想把对方永远刻入心里,相互融合进对方的生命。当韶华和章能才拥吻时,《滚滚红尘》的主题曲变得愈发清晰,伴着他们的舞蹈,表达着对乱世的无奈和对爱情的希冀。
第二个情节,就是电影末尾,韶华和能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都想要挤上船离开,但是在就要到达船舷的那一秒,韶华悄悄地从能才的臂弯下退出。她使劲用力把能才推向人潮,让他随着人流跳上船。章先生顺利上船,回身一看,心爱的人居然不在自己身边。他用力地呼喊,急切,绝望。他望向岸上的人潮,人头攒动,用力地寻找,终于发现沈韶华在远远地向她挥手,无力又惆怅。她把船票让给了自己的爱人,宁愿送给他自由,即便是永生分离,她情愿留在这里,守着自己不爱的余老板,也愿意让这一生都不能见的挚爱获得新生。在这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弱女子的伟大。她是那么坚毅果敢,她的爱人仍然是她的牵挂,是她不灭的希望。
后来,后来的后来,他们真的一生都没有见面。当章能才垂垂老矣,终于打听到了韶华的消息,但这时,斯人已逝。章先生只拿到了一本韶华的书。虽然已经发黄陈旧,但这书里也写着韶华自己的故事。她和乱世,她与家庭,她与月凤,她对能才的爱…虽然换成了不同的名字,但我们知道,那些人物,表达的就是韶华的一生。滚滚红尘中,是什么阻隔了爱情?相知却不得见,也许是最大的悲凉!也许,这也是作家三毛,对自己生命的阐释吧。她真的做到了,借韶华,和月凤两个性格不同的女人,偷渡了自己的灵魂。
这部电影,我已经放入了收藏夹。我想自己应该还会再看好多遍。也许,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看相同的作品,也会有逐渐加深的不同的感受。我们阅读这些,是为了什么?不管是借男女主人公来诠释自己,还是想去探求作者灵魂深处深藏的情感,我都觉得,凡此种种,都是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