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进步是因为对自己还不够狠

片面,肤浅的文字在自己的笔下写了一遍又一遍,不知何时才能达到预期自己想要的效果。都说欲速则不达,太过急功行窃只会扰乱自己的心智,焦虑在所难免。

想要更深入写作,写出更深刻,更有意义的文字,持久有效的输入是每日必要的任务。眼下片面,肤浅的文字是必然,也是必要,在经历这一时期过后,当你渐渐成长,羽翼慢慢丰硕之时,你对读书,对事物自当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每日不仅仅只是看看书,还要懂得怎样看书,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书更适合自己。想胡适所述的读书方法:读书应做到两个字,一个字是“精”,另一个字是“博”。就精而言,胡适强调读书要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具体说来,“眼到”就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口到”就是要一句一句念出来;“心到”是要搞清楚每章每句,每字的意义如何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义,“手到”就是读书的时候要勤于动手,比如做笔记,写提要等。

简要的阅览或是囫囵吞枣似的阅读对知识的积累起不到大的用处。看过的东西如果不能及时的吸收或是通过文字的方式消化,很容易忘记。如果读过的书不能学以致用,那么读过的书等于白读。

在《毛泽东书法》有一篇描写袁仲谦指导少年时期的毛泽东,也有一段关于读书方法的描写。书中这样描写:袁仲谦教授毛泽东学习“四到”和“三到”的诀窍。治学,要坚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读书要力求“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不在书上,则眼就看不仔细,心和眼既然不能做到专一,口中却只是漫不经心地涌读,那么就定然不能记住其内容,即使记住的也不能长久。心既到,眼和口自然会到。

袁仲谦指出,毛泽东读书虽多,但内容庞杂,良莠并蓄,不利于吸收。他提醒道:“从早到晚读书不休,不过是苦读而已。青年正是长身体的阶段,长此以往,将难以为继;脑瓜灵活,会读书,不过是凭天分而已,不刻苦钻研,长期积累,必将贪安逸而畏劳苦,终使学业荒废。总而言之,既要博览群书,又要择选精华,,使“博”与“专”结合起来。对于重要的,有价值的书,要钻深懂透,反复研读,切记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唯其这样,方能日新,月进,岁益。”

自己何曾不是如此,看书的速度虽然一天天的在加快,可获得的知识却是微乎其微,很多看过的书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都慢慢的淡忘掉了。虽说读过的书会潜移默化的以另一种方式显现,但那样的成效似乎太过缓慢,有点事倍功半。如果有更好的方法让这样的成效,让所读过的书为我所用岂不是美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乞丐 ...
    幽冥158阅读 1,553评论 0 5
  • 2017.12.29 17:19 周五 阴 婚礼宴席、满月宴席、生日宴席,我参加的许多宴席不过就是一顿饭的光景。 ...
    半夏纪阅读 1,079评论 0 0
  • 春夏伴南風,万物竞滋生。 白日转星辰,忙碌走人生。 富仅一口田,贵由心向天。 勤修文武道,幸酬深耕人。
    若水诺蘭阅读 4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