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自习下课了,我正好回到教室。我想利用等候早饭的二十五分钟,检查一下学生早自习背诵古诗文的情况。
刚站定在讲台前,就听见后面有人“腾——”地一声站了起来,转身向后面的同学就挥起了拳头。
定睛细看,是纪律委员王成。
停!我喊道,你们要干啥!
大家都向后看,王成也坐回到座位上。
我拿起讲桌上的卡片纸,准备下发检查默写。
只见,王成又站起来,对着后面的赵博,又挥起了拳头。他们座位那已挤起了团。
停!我喊了一声。
他们还扭在一起。
快!上去,把他们拉开!
坐在边路的唐树,不愧是班长,上前,抱住王成。周围别的学生也上前,把他们分开了。
出去!你们两个,先出去。
半分钟,一脸凶相的两人才从后门出去了。
在检查默写的时候,我就在思考,怎么处理这起早自习的打斗事件。
二
等检查结束了,我先把两位当事人的同桌叫到办公室,一个个询问情况。
睢原说:两个人起初好像在讨论问题——我也在学习,没太注意他们说了什么。后来,就见赵博拍了王成头一下,然后,两个人就打起来了。
张园说:他们好像是因为什么问题,争执起来,就打了起来。
初步判断是由于言语冲突升级的肢体打斗。
这时,同学们都排队去餐厅吃饭了。
我把他们叫到一个小办公室,这里有一个先前跆拳道班留下的沙袋。
你们先把沙袋抬到屋中间。我说。
王成个大力气也大,把沙袋挪到了屋中央。
现在谁还有不服气,可以朝着沙袋打一阵。就当是对方,上!
我对着他们,命令道。
王成低着头,不说话,也不动。
赵地博上前几步,朝着沙袋踢打了几下。
还可以打,发泄完了,我们再谈。
赵博打了一分钟,不再打了。
好,发泄 完了。王成,你还打吗?
王成低头摇了摇。
好,那我们现在来谈,谁先说。
两个人都低着头,彼此都看着墙。
王成,你先说。我说。
王成说:下课时,我去后面的垃圾桶那儿,扔废纸,他站起来伸着头看我的书,我说,你起来。他坐下就蹬我的板凳。我说,你再蹬,我可打你了。他又蹬了一下,还拍了我的头,我就打了他。
赵博还没说已是满眼含泪了。
赵博你说!
跟他的一样。
哦,也就是你,你真的蹬了两次板凳,还先拍了王成。
嗯。
现在还哭啥?
赵博不说话,抹着眼泪。停了一会儿,他说:老师,您去吃饭吧。
你们这种状态,我怎么能吃得下。现在看来都不平静,还是写一下吧。我拿出两张稿纸,一人一张,递过笔。
等我去外面转了一圈儿,王成已写了六七行。赵博却一个字也没写。
一会儿,要上课了,你们不想耽误课,情绪平静了,就自己去教室上课。
王成转身去了教室。赵博还在办公室流泪。
三
你有什么委曲吧?我问。
我……头疼!
哦?那要不要去学校医务室看看?
学校医务室查不出什么!
照你这么说,事情学不小,得到医院去查下CT什么了!我说,如果那样,得叫家长了。你确定头疼吗?你确定想把你爸叫来?
我爸……现在在郑州。可以叫我大伯来。赵博说。
好,你等等,我先对王成说下,他的家长答应来,再叫你大伯来。
我去教室,叫出王成,说赵博头疼,想带去外面的医院检查,你看家长能来下吗?
他说,好吧,我打个电话。
还好,电话通了,我简单说了情况,家长答应上午来学校。
我让赵博给他爸打电话。你爸从郑州回来了,正好在家,答应马上来。
到上午第二节下课的时候,双方的家长都来了。赵博的家长倒是通情达理,我在上课,他在办公室劝说赵博一通,说不用去医院看了,家长一通气,居然是一个乡镇的,两家的村落离得还挺近,在家长的教育下,两人自然和解了。
我又让他们分别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没十五分钟,双方家长都平和地回去了。
我又在教室通报了大致处理过程,并给予两人班委工作停职一周的处理,并决定在周末不做评价。
四
回顾大致的处理过程,我的思路分为这样几步:
一、先侧面了解,不直接让当事人诉说,而是让同桌分开说明,这样能大致对事件有个基本的客观定性。
二、当面处理,先让其发泄情绪,再共同单独诉说事件过程,以便双方都在场,学会从双方角度思考事情经过。
三、尝试书面写作回顾事情经过,以利于冷静地梳理细节,发现自己的问题。
四、冷静处理,不作过早评价,不上纲上线,能正常上课,就正常上课。
五、身体异常,立即通知双方家长,当面交流,是否需要去医院检查。
六、通知家长,也是想借家长的身份教育孩子,因为,我知道班级里的孩子都比较懂事,家长也会通情达理,不会无理取闹。才有这一下策。现在看来,可谓上策,双方家长一说开,我根本不用批评任一方。
七、班级事件,最后双方都认识到错误后,再做班级公开处理。停职一周,也是想起到警示作用。
八、整个过程,我没有一丝急躁,甚至还有些“幸灾乐祸”。
越是学生有问题,老师的权威越能得到加强。越是有问题,越能体现教师的教育作用。
双方家长都多次恳求我,多教育孩子。我知道,孩子问题是来成就我们,让我们学会处理,逐渐成长的。
这不,今天能攒下这么多文字,不得益于这件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