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书法之路不乏追求创新者,但大多数创新者都被淹没在人海中。为什么?值得深思。也就是说,不清楚创新的含义,创新就毫无意义,准确地说,创新也要守规矩,也要得到大众认可。
我认为,文字艺术的创新首先就是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有创新。比如:现在,我们早已不再提“世界语”这件事情了,但当初就有一些人在国际上宣传推广一种所谓世界通用语言,简称“世界语”,欲以此来废除各种语言之间的沟通障碍。还有,因中国曾经落后,鲁迅先生这位著名的汉字大文豪也曾说过:方块字的汉语导致了国家的落后,并极力推崇用汉语拼音代替汉字,力图振兴国家……
时过境迁,现在中国富强了,汉语和汉字不仅没有制约中国发展,反而成为全世界语言时尚。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所谓创新,都是违背了创新的基本原则,因为创新,一定是“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的一件事情。
尤其是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领域中,离开了传承,何谈创新?假如每一个人都不受法度约束,都能随意“创新”之时,创新又有何意义?书法又怎能成为艺术?
是的,艺术来源于大众,但我们还知道,艺术还具有“常人不可为之”的特性,在“千人千面、万人万面”的书法领域中,到底如何判断:谁的字体属于创新?谁的字体就是垃圾?曾翔,这位书法界的名牌教授,他的创新算是够大胆了吧?结果又如何呢?……被大众和专业书法人取笑。
诚然,书法艺术不是书匠,每一个书法人都必须要有创新思想,书法艺术才能得以有续发展。但是,书法创新绝不是独辟蹊径,更不是开山劈路,而是河流的拓展和延续。
因此,书法艺术领域中的创新,必须首先建立在继承古人、传承古法的基础之上,最终还要被大众认可。
仅就一个书法人而言,书法基本五体都要有所涉猎和钻研,专攻一体者不可能成为书法艺术家,更不能以创新者自居,以此来掩盖自身的不足,抹黑创新思想之本源。
(本文插图选自:江西上饶74岁书法艺术家王少华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