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我只当有什么话说,原来她和太太告了假,出去给他兄弟伴宿坐夜,明儿送殡去,跟他的小丫头子小吉祥儿没衣裳,要借我的月白绫子袄儿。我想他们一般也有两件子,往这地方儿去恐怕弄坏了,自己的舍不得穿,故此借别人的。借我的弄坏了也是小事,只是我想,他素日有些什么好处到咱们跟前,所以我说:‘我的衣裳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会姑娘,费多少事呢。误了你老人家出门,不如再转借罢。’

如果我是雪雁,我会怎么选择?按照雪雁的决策逻辑:因赵姨娘平日里没给自己什么带来好处,所以也没必要借给她。这是人之常情,雪雁跟赵姨娘之间完全谈不上交情,平白的借东西给人家没有必要。当然,如果仅仅凭曾经是否给过自己好处来判断,未免过于势利。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是给予,爱是诚心地帮助他人,不求回报。但是像赵姨娘这种作践他人东西的人,借给她并不是帮她,相反会让她觉得这样做是个好办法,以后越发打这种小心思。给予不是无条件的,爱人是为了感化人,帮助人是为了让人更好。就好比我的朋友经常找我借钱,一开始我几乎什么都不问就转钱给他了,谁知这样并不是帮助他,而是让他更加形成依赖,每次没钱就找我,就像是他的固定提款机一样。如果我是他的真心朋友,我应该做的是给他梳理思路,帮助他走上正道,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借钱解决不了他的根本问题。又或者说,他的经济上的亏空靠我借的钱完全无法弥补,需要帮他另谋出路。

——宝玉道:“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说了。我要告诉他,竟没告诉完。如今我听见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这也就完了。”
宝玉心思细腻,对他所关爱的人关怀至微,他考虑到一直管宝姐姐要是不妥的,又想到吃燕窝调理身体不可间断,于是就想办法向老太太说了。试想这样的细节当不止这一处,这多么暖心!我自问自己对待至亲、至友都没到其十分之一。这也许没有什么关怀的方法吧,好比《大学》里说的“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关怀、体贴入微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那颗真挚的心!

——宝玉因听紫鹃说黛玉明年要回苏州,变痴呆了,林之孝家的、赖大家的都来瞧哥儿来了。贾母道:“难为他们想着,叫他们来瞧瞧。”
作为贾府的管家,服务的对象是贾府的主人,主人生病了,他们第一时间赶过来了,虽说不一定能起到作用,但是这份关怀之意是有的。人就是这样,希望得到他们的关爱,得到他人的重视。这份重视表现在看望生病之人,给生日的人送上祝福,重大节日送上祝福等等。

——我如今心里却愁,他倘或要去了,我必要跟了他去的。我是合家在这里,我若不去,辜负了我们素日的情肠;若去,又弃了本家。所以我疑惑,故设出这谎话来问你,谁知你就傻闹起来。
紫鹃希望黛玉嫁给宝玉,这样就能两全了,这是她的小心思。其实细细想来,每个人的心里活动,从其言语中都会有蛛丝马迹,如果能花些心思去推究,也是能摸透一个人的。

——宝钗自那时见他起,想他家业贫寒,二则别人之父母皆年高有德之人,独他父母偏是酒糟透了的,于女儿分上平常;邢夫人也不过是脸面之情,亦非真心疼爱;且由烟为人雅重,迎春是个老实人,连他自己尚未管照齐全,如何能管照到他身上?凡闺阁中家常一应需用之物,或有亏乏,无人照管,他又不与人张口,宝钗倒暗中每相体贴接济,也不敢叫邢夫人知道,亦恐多心闲话之故。
宝钗仔细对每一个人都有过思索,通过察言观色了解每个人的状况。邢蚰烟父母不太疼爱她,亲戚脸面人物,住到迎春处估计也得不到很好的关照,生活上总会有些短缺。但是如果宝钗大张旗鼓的去帮助她,是不妥的,因为说到底面子上有邢夫人照管着,还需要你宝钗操什么心?这不是在明摆着告诉我我照管的不好。

——宝钗问他:“这天还冷的很,你怎么倒全换了夹的?”蚰烟见问,低头不答。宝钗便知道又有了原故,因又笑问道:“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凤丫头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
有些人的委屈并不想直接吐露出来,问话的人需要把握一定的技巧。比如猜测,猜对猜错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引得对方表态。其实,每个人的委屈都是希望有人能够倾诉的,但是这个人必须要能够理解自己的苦楚,并且要跟自己站在一条战线上,能够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