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咨询:看见可控与不可控

王爱玲中十五焦点第595天分享(2020.3.27)

周一下午Z老师微信回访咨询后感受时,我正开车去看杏花的路上。我意识到本周需要安排时间咨询。总体感受是有收获,身心比较轻松,没有之前那么严重的纠结和冲突,允许自己把休闲娱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决定咨询时间时,我计算了一下接下来几天的上班和休息时间,大概周四夜班,比较方便。告诉Z老师后,又加了一句:暂定。还有些不确定。

“你刚才说“暂定”,能感受下这个暂定吗?”Z老师问。

“万一单位有事的话,可能会影响。加上家里事情很多,两边都有老人,也可能有特殊的事情。所以,不敢保证这个时间点就一定能进行。”我想了想说的比较客观。

“嗯。变化了会怎么样?会有担心?”

那一刻,我有些深入不下去,这些都很现实呀,我不可能一个人独自活着,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影响,不是很有现实感吗?这一刻的情绪是有些不被理解的懊恼。

“你自己慢慢体会一下,有兴趣可以讨论下。”

我对此没有兴趣。隔着屏幕,各自沉默。

大概有十分钟,我突然想到最近一周的闹心事。然后文字发给Z老师。

“在单位里我喜欢写点东西,写好后反馈给领导。后来组长找到我说,以后每周你都写写,发给我,作为本组的任务。”我没说啥,写了后发给他。开晨会领导点名表扬组长工作很有方法。之后一周我就不想再写了。理论上讲,写作是锻炼我自己,我也受益。但是就是不愿意写。本来挺好的一件事,怎么组长一说,我就不愿意再做了呢?”

“两件事有没有内在联系?”Z老师问。

两件事内在联系?一件是确定咨询时间,一件是对做不被尊重的事的抗拒,感觉不是一码子事呢,怎么就有联系了呢?

我没有回应,确切地说,是不知道如何说。内心是很模糊的。联系不到一起,感觉不被理解。我就解释说,我说的第二件事跟第一件事没有什么联系,只是想到了就说出来了。这件事让我不舒服了几天,也稍微觉察到一点不舒服的感觉来自不被尊重,劳动成果被窃取吧。

Z老师打断了我的话。问我对于这件事,当觉察到不舒服时,有没有跟对方去沟通,说明自己想法?

我说没有。哦,我发现我习惯性地认为这种做法是不礼貌的,我如果转载别人的文章,要特别注明原文的作者,但是对方就这么把我的劳动成果直接给领导,是不尊重我的表现。我不接受---一般情形下,我会生闷气,然后不再做。相当于被动攻击了对方吧。

Z老师问:是不想表达还是没办法表达?

我想了想可能是从小没有学会如何表达吧。就是想表达,但是觉得表达了会显得小气,破坏关系,就不知道如何表达,既能让自己舒服,又能让对方看见自己的愤怒。对,一方面又自责,觉得自己小气,不够大度,一方面又感觉不被尊重。有很大的矛盾和冲突。

Z老师说我又在理性层面分析。我觉得也是。但是这会儿感觉有些情绪,感觉自己说的很有道理,咨询师怎么就不理解我呢。至于说的可控与不可控,我怎么体会不到呢?在此有断档。

“确定时间,可能会有失约,这好像对你来说是不允许的?”

“是啊,我一般情况下尽可能说到做到,做不到了会有自责。”我看到自己希望有更多的确定性。

“能不能说,希望有更多的控制感?比如,确定了时间,就要承受不确定性带给你的压力,这个不确定性给了你压力,让你不舒服?”

我体会说有这种可能性。很多事情我都是很难确定,喜欢直接不思考就决定,一旦思考了各种烦恼让我陷入纠结中,我就会左右摇摆,像“布里丹之驴”受困饿死。这个计划就很容易流产。

Z老师:“也就是说,你不允许失控,希望一切都在你的可控范围内。如果再来看第二件事,开始时做的很努力,很愉快,是因为这些都是自己愿意做的,看到喜欢的就写下来,不感兴趣的不写,所以,你感觉全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之后组长的介入,让这些可控变成了不可控。你就不愿意做了。不知道我这么说,你有什么感受?”

有道理。如果这样联系的话,有些内在的关联。但是,我还是无法理解。

但对“可控”与“不可控”我想到了生活中很多例子。

有次小组竞赛,我总是怕小组人打错扣分,不让他们随便答题。失去了很多抢答的机会。后悔了很长时间。

工作调动的事情,也是自己特别想得到的。但几次机会,都因为不确定性放弃了。后来其他人到那里工资和待遇高出很多。自己很懊悔。

家里的大小事,看似不管不问,其实都是因为没有伤筋动骨,稍微大点事,我的意见,基本是以风险低作为考虑的第一要素,其他的因素不等我考虑,就放弃了。

当我把生活中的这些都回顾一遍,发现自己的安全感特别低,不允许有一点风吹草动,不允许有不可控的因素干扰我的生活。“如何提升自己的安全感指数?”我请教Z老师。

“容忍不可控的承受能力。这是个度的把握。增加灵活度,突破局限性、增加自由度。”

这个话我很认可,也能接受。但都是理论,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呢?

Z老师说,就是突破舒适区。舒适区是我们熟悉的,习惯性的范围。在这里生活,压力相对小。焦虑也减少了。但是相当于在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不足,短板。

的确是。我总是在收集自己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然后告诉自己:看看你不行吧。很少关注到自己做到的事。不断负向强化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不甘心,又不断收集自己做不好的证据。

不是你做不到,是你不愿意看见你做到的事情。——我为什么不愿意收集不愿意看到这些呢?

因为我内心有个声音在说:你不够好。你不会做的好。其实这个声音不存在,都是小时候不懂教育的父母,用这方式在表达对孩子的爱。现在早就过了那个年龄。这些年也过的很好,家庭,工作,孩子,都照顾的很好啊。

今日收获:

1、觉察到自己跟人相处中的模式:遇到领导、同事(象征层面的父母)不同的声音,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用回避避免正面交流和沟通,幻想对方能理解自己,如果对方仍然不理解,就用放弃来表达自己不被理解的愤怒和攻击。

2、咨询中有感受出来,沉默了很长时间。之后咨询师的澄清,让关系又顺畅,打消了误会和不快。这种方式让自己看到如何表达和沟通,不把关系破坏,还能进一步融洽关系,增进了解和交流。

3、觉察到自己对不可控的恐惧以及低价值感,不安全感。从觉察开始突破。

4、看到生活中,自己突破的地方。跟人打交道的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分享两个最近发生的小故事。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在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就有这样一件事情,...
    无边际999阅读 2,755评论 3 0
  • 上班间隙,上来写几笔。 有很多时间,我总是觉得难以表达,不管是用嘴还是用笔。 以至于我又开始陷入困境,往往在面临选...
    小歡喜阅读 1,404评论 0 0
  • 周五账户情况(2017-03-03) 往期扣款情况 最近一次扣款(2017.02.28) 解释:目前,沪深300指...
    马硕_磕基阅读 1,820评论 0 2
  • 你预感到你的晚年 会被一小块乌云尾随 杯子的上方 乌云可以提供泪水 随时痛饮悔恨 酩酊旷日持久 邻人不闻不问 你的...
    白_左阅读 2,27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