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一些人离去之后,对那个地方,我很长时间都没有一种“回去”的心情,尽管每年还是会例行公事去看望一些亲友,但总是匆匆忙忙的,频率也越来越少,前年也只有清明会回去一次。
三月,为了履行道德的责任,在办理莫名遗失的身份证的路上,莫名地决定买了性价比还算高的一套小三房,然后就开启了相对频繁回去的生活。每次回去,都是同样的朋友去接送我,有时一个人,有时一家人,吃住基本也是在他们家里,从买房到装修很多事情基本也是他们帮忙安排和跟进,我只需要决定大方向,还有挑选东西。当我做一个决定的时候,他们也会仔细地跟我分析利弊,考虑很多我没有考虑的东西。有时,我们会站在对立面,有些人可能就会觉得那是你的事情,你喜欢就好了,但他们像是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坚持,把问题剖析得更加细致,甚至不厌其烦地咨询专业的人。对于我的患得患失以及善变,很多东西反复看了很多家店或者看了很多遍,都不能下决定,他们也会耐心地陪我,给意见下决定。最近,房子的事情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整体效果也接近我的预想,剩下的希望不需要消耗我和我的朋友再多的心力了,真心感谢他们。
有人问我,有一个住处了,会经常回去吧?很遗憾,此时,我似乎没有很强烈的感觉,我很可能又回到之前的状态,这个房子是增加了我回去可以住的选择而已,而且不出意料我也偏向去朋友那里。细想来,我有回去的理由和责任,但我没有回去的渴望,我依恋的不在那里了,暂时没有让我重新可以依恋的。前阵子,在回去的路上,我想着有人在那里等着我,准备我喜欢吃的东西,纵容我的乖僻性子,我似乎忘了内心的沉重感,有一种回去的期待与喜悦。他们可能会改变我“回去”的心情吧,我心里暗想着。后来发生了一些小事情,又几乎扼杀了这样微弱的期待,那里始终是一个对比强烈的地方、一个心理沉重的地方。朋友对我越好,我越依赖他们,越觉得矛盾,一种他乡是故乡的心情。血缘的温度已渐渐冷淡,只像一条冰冷的铁链扣在我心里,说出来都觉得自己冷血,但不失真实。因此,我也不想再去期待什么,希望通过锱铢必较中厘清自己的身份,回归我现在的生活,不再在“回去”中纠缠不清,寸步难行。
如果可以回去,我只渴望卸掉我所有的重负,让我自私地轻步前进,期待明天,他乡亦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