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天,小妞忽然不愿去幼儿园了!
吃完早餐,和往常一样整理好书包、穿鞋。就在爸爸准备开门带着小妞一起出门的时候. . . . . .
后退. . . . . .后退. . . . . .
只见小妞低着头,揉搓着衣角,一副十分不情愿的模样。
“快点!爸爸上班要迟到了!”
. . . . . .
“你怎么啦?!“
. . . . . .
在爸爸的催促声下,小妞迟迟不愿迈步,也不愿开口。
我意识到:这里面有事!
于是,蹲下来搂着小妞,看着她。
“我要妈妈送!”
“不都是爸爸送,妈妈接的么?晚上妈妈来接你呀!“爸爸似乎有一点“吃醋”。
“我要妈妈送!我要妈妈送!”
“那好吧,爸爸你赶紧上班吧,我去换衣服,宝贝你在这里等妈妈一会儿啊!”
可当我进房间换衣服的时候,小妞的抽泣声从外面传了进来:“我不要去托班!”
“你到底是不要爸爸送,还是不要去托班啊?!“是爸爸的声音。
我料想:爸爸这时候急着去上班,情绪状态好不到哪里去。连忙丢下要换的衣服冲了出去。
“不着急去托班,一会儿我好好和宝贝聊聊。你去上班吧。”
二、
等爸爸关上门,我抱着小妞走进房间,为她放下了书包。
“宝贝,妈妈刚才听到你说,不想去托班。是真的吗?”
“嗯!”
“妈妈记得你一直都很喜欢去,是最近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小妞微微抬起了头,不说话。
“说给妈妈听听,妈妈很愿意听哦。”我边说,边夸张地伸长耳朵侧过来对着她。
“嗯. . . . 嗯. . . 没有小朋友和我玩。”
听此话,我猛然想起前几天“托班妈妈群”里,她最要好的小伙伴:幻幻的妈妈,曾说起他们家负责接送小朋友的钟点工阿姨忽然回老家的事情。顿时明白了些什么. . .
“宝贝,是不是这几天幻幻有些不太高兴啊?“
“嗯,是的!“
“宝贝,你知道吗,幻幻妈妈昨天和我说了,他们家阿姨——就是陪咱们放学后一起去滑滑梯的那个阿姨,前两天忽然回老家了,阿姨的爸爸生病了。“
小妞忽然抬起了头:“阿姨回老家了!”
“是啊!阿姨天天陪幻幻一起玩,幻幻可喜欢阿姨了!“
“我知道了~~!!”小妞的眼睛忽然亮了起来,“如果妈妈忽然回山东,如果妈妈回老家了,我也会很伤心的!“
天呐!小妞一下明白过来了。
只是,只是. . . . . .我的老家神马时候变成了“山东”涅? 那是你爹的老家,好不?!
三、
看到小妞的表情渐渐开始舒展,我进一步说道:
“宝贝,昨天老师和我说,你们班的倩倩还不太会说话,但她最会说的一句就是宝贝你常常喊的 ‘鼻涕~~~~!!!’ ”
“哈哈哈. . . . . .” 小妞笑开了。
“那咱们今天可不可以想想,再教倩倩一句新的话呢?“
“好!“
“对了,你们班最小的那个妹妹,肉乎乎的特别可爱是不是?“
“似啊!“
“她可喜欢你了!每次妈妈去接你的时候,都看到她特别兴奋地跟在你后面跑。“
“似嘛?!“
“似啊!她是你们班最小的妹妹,宝贝你是姐姐!带着她一起玩一玩,好不好!“
“好!”此时的小妞已经一边说着一边踮起脚尖要去开门了。
于是乎,一场“危机”解除,咱们娘俩边哼着歌,边骑着单车出发去幼儿园了!
孩子忽然不愿去幼儿园,怎么办?
“孩子忽然不愿去幼儿园” 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很有可能是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什么事情,比如:和小伙伴有矛盾了,在白天上学时遇到什么困难了等等。
临了临了,很多爸爸妈妈都会不知所措。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早上时间的紧迫(要迟到)又会让爸爸妈妈很难做到不焦虑。
那么,爸爸妈妈究竟该怎么应对比较好呢?
一:急事缓办
为什么不愿意去?
你说呀!你倒是说呀!
在咨询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家长说:我问了孩子原因!可孩子不愿说啊。
那么很有可能,是以下两个原因:
爸爸妈妈本身焦虑的神情态度,吓到了孩子
孩子不相信爸爸妈妈会愿意听自己的
第一种情况:需要爸爸妈妈遇到事情,多多觉察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欲速则不达”您的焦虑感只会让孩子因为感到害怕而拒绝表达。您越想快点解决问题,上班不要迟到,可能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愈演愈烈. . . . . .
一定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准备和觉悟才行哦!
第二种情况:孩子或许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每次自己对爸爸妈妈说什么,都不会被倾听与接受,爸爸妈妈总会找一堆理由来否定我、教训我,所以我知道说了也没有用。
这就需要爸爸妈妈去回想、自省:自己和孩子平时沟通的一个模式,对孩子的表达是否持开放的态度、平时对待孩子是否尊重、平等。这种 亲子沟通模式的建立来自于平时的日积月累,并不是一夕之间就可以改变过来的。
二、循循善诱
那么,当爸爸妈妈知道了孩子的困惑。心里越是爱孩子,就越希望能够尽快帮孩子解决问题。于是,在这种心态下,很容易走入以下两个误区:
2.1 盲目替代孩子解决问题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
本来玩得好好的小伙伴,忽然不在一起玩了,小朋友心里不开心是常有的事情。
我曾经遇到过有的爸爸妈妈,因为害怕孩子心里受伤,会去“勾搭”对方孩子的家长,甚至花钱去讨好“收买”,希望对方家长能鼓励孩子和自己家孩子玩。
其实这既小题大做,又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1. 被人看轻
本身讨好“收买”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一旦 被对方家长看轻,他们不仅不会真心帮你,更容易把这种“轻视”在言谈举止中传达给他们的孩子(并不是他们故意的),从而让小伙伴更不愿意和你家孩子玩。
2、 无法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友情
如果对方并不反感(不排除有的家长会因为此事,反倒觉得自己家孩子是“香饽饽”从而满心欢喜),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让孩子按照“约定”去和你们家孩子玩。
然而,每个人鼓励引导孩子的方法差异很大。万一对方并非对孩子循循善诱,而直接 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指使”孩子:“来,你去和某某小朋友玩的话,回家我就给你一根棒棒糖。”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一来:孩子都是很敏感的,对方到底是不是真心想和自己玩,是能够体会得出的。
二来:要是对方小朋友“嘴快”(小朋友往往都很直白)一个不小心说漏嘴:我和你玩,回家爸爸妈妈就给我棒棒糖吃。那么您让孩子学习到的是什么?是“朋友可以花钱买”么?TA小小的心灵会不会更受伤呢?
2.2 建议过于 “轻巧”
大人往往容易站在自身的角度,去给到孩子“建议”,这样的“建议”对孩子是无效的。
事后,我和孩子爸爸聊起此事,他说:原来是这事儿啊,这还不简单:让她和其他小朋友去玩呗!相信这也是许多爸爸妈妈心中的答案。
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孩子听了这样的建议:
心中的“结”能够打开吗?
孩子知道怎么办吗?
不能!
就拿我家小妞来说:平时她一头钻进“小闺蜜”堆里(听她们老师说,她俩好的时候睡觉都要拉拉手),很有可能忽视了其他小朋友,那么一旦“没有了幻幻”,她会感到很茫然。我可以找谁去玩呢?
所以,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两步,提示了她:
“幻幻”的阿姨回老家了(所以她不高兴)
倩倩愿意学你说话,妹妹喜欢追着你玩(或许你可以尝试和她们一起玩玩看)
引导她顺着这样的思路去慢慢去思考,先把心中的“结”打开,然后试着重新去接触、发展其他小朋友的友谊。
作者寄语:
今天的文章有点长,是有感而发。身为心理咨询师妈妈,分享给大家的一点经验。
孩子的事情无小事。
幼小的孩子正处于性格、思维的发展期与形成期。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他们所遇到的每一起“事件”都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