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条:了解OC语言的起源
- OC在C语言基础上添加了面向对象特性,OC是C的超集。OC使用“消息结构”(messaging structure)而非“函数调用”(function calling)。使用消息结构的语言,其运行时所应执行的代码由运行环境来决定;而非使用函数调用的语言,则由编译器来决定。
第2条:在类的头文件中尽量少引入其他头文件
- 将引入头文件的时机尽量延后,只在确有需要时才引入,这样就可以减少类的使用者所需引入头文件的数量,可减少编译时间。一般来说,应在某个类的头文件中使用向前声明(forward declaring)来提及别的类,并在实现文件中引入那些类的头文件。这样做可以尽量降低类之间的耦合(coupling)。
- 有时候无法使用向前声明,比如要声明某个类遵循一项协议。这种情况下,尽量把“该类遵循某协议”的这条声明移至“class-continuation分类”中(详见27条)。如果不行的话,就把协议单独放在一个头文件,然后将其引入。
第3条:多用字面量语法,少用与之等价的方法
- 最好使用字面量语法来创建字符串、数值、数组、字典。与创建此类对象的常规方法相比,这么做更简明扼要。当使用字面量语法来创建数组时,当某元素为nil,字面量语法赋值会直接抛出异常,而“arrayWithObjects:”方法可以创建,但元素为nil,所以少了该元素。原因在于“arrayWithObjects:”方法会一次处理各个参数,直到发现nil为止,由于某元素为nil,所以该方法会提前结束,由此可以使用字面量语法更为安全。
- 应该通过取下标操作来访问数字下表或字典中的键所对应的元素。这样写省去了冗长的代码,而且简单易读。
- 用字面量语法创建数组或字典时,若值中有nil,则会抛出异常。因此,务必确保值里不含nil。
第4条:多用常量类型,少用#define预处理指令。
- #define没有声明常量的类型,编译器只是会在编译前根据此执行查找和替换操作。在实现文件中可以用static const (NSString *) 来定义常量,这样包含了类型信息,更清楚的描述了常量的含义。
- 变量一定要同时用static与const来声明。如果试图修改由const修饰符所声明的变量,那么编译器就会报错。而static修饰符则意味着该变量仅在定义此变量的编译单元中可见。如果一个变量即声明为static,又声明为const,那么编译器根本不会创建符号,而是会#define预处理一样,把所有遇到的变量都替换为常量值。不过用这种方式定义的常量带有类型信息。由于此类常量不在全局符号表中,所以无需为其名称加前缀。
- 在头文件中使用extern来声明全局常量,并在相关实现文件中定义其值(例如通知)。这种常量要出现在全局符号表中,所以要有前缀加以区分,通常用类名作为前缀。
第5条:用枚举表示状态、选项、状态码
- 用枚举来表示状态及状态码更易懂。如果枚举选项可以同时使用,那么就将各个选项值定义为2的幂,以便通过按位或操作来将其组合起来。因为在每个枚举值所对应的二进制表中,只有1个二进制位的值是1。
- 用NS_ENUM和NS_OPTIONS宏来定义枚举类型,并指明其底层数据类型。这样做可以确保枚举使用开发者所选的底层数据类型实现出来的,而不会才用编译器所选的类型。
- 在处理枚举的switch语句中不要实现default分支。这样的话没加入新枚举之后,编译器就会提示开发者:switch语句并未处理所有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