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很多方面都会有所体现。今天试着以公司对待安全建议(员工所提,没有显性的经济收益)
的不同方式,推理公司安全管理的层次。
一、只考虑是否合法、合规
- 对于建议,只要原来状态合法、合规,需要花钱就不用整改;
- 对于建议,只要原来状态相关标准没有明说不行,需要花钱就不用整改;
- 对于建议,“必要时”还对相关标准、规范进行一番曲解,把不整改合理化。
以这种态度对待建议,说明公司一直游走在法律、标准的边缘,时不时地会有违法、违规的现象存在。
二、只考虑是否符合公司相关制度、风险清单
1、公司制度建立在法律、规章识别并应用的基础上
- 对于建议,先查看现有的制度或风险清单中是否有相关要求,如果有就说明现有的风险和隐患清单员工不熟悉,需要加强培训;
- 如果原有的制度、风险清单中没有相关内容,则对员工所提建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不同结果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 如果评估结果证明建议合理,则应将建议的其他相关方面均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补充风险清单;
- 评估时如果发现是法律、规章的识别出了问题,则应对法律、规章再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识别。
- 如果评估的结果证明此建议暂时不合适,应对员工讲明建议不被采纳的原因。
以这种态度对待建议,说明公司的管理比较到位,风险和隐患基本都在管控之中,也不会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
2、公司制度未建立在法律、规章识别并应用的基础上
- 如果没有对制度进行定期合规性和适宜性评价,那可能自己违法了都不知道,也就是说管理上较只考虑法律、法规要差一个层次。
- 对于自己有没有违法都不自知的公司,很难想像能在安全管理上有所建树,这最后倒霉的可不全是基层员工,更是主要负责人和管理者。
以这种态度对待建议,其实是最危险的,先不谈解决风险,能保证自己合法就不错了。
安全管理最好的方式应是建立在对法律、法规充分识别的基础上,将其结合公司的生产实际,内化为企业自己的制度、操作规程,并在管理过程中定期评估其适宜性,不断进行更新、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