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才过晌午,小村庄却想要睡去,细细碎碎的雨丝伴随着最后一阵秋风打在车窗上,又在风的驱逐之下,汇聚在一起,形成浑浊的水珠,毫无规则地消失在车窗上,无影无踪……
举目更远处,烟笼寒水,雾罩松林,看来小村庄的寒冬就要到来,熬过这个寒冬就是春天,而正真的春天又在哪里呢?
心里装着终点,就不会再给“旅途劳顿”留下一丝空间,心里装着美好,也就有了沿途看风景的心情。睡意朦胧的村庄,勾起了年少时的些许的记忆,滚烫的记忆在脑海不停翻滚着,漫过“意识”的堤坝,不经让人想歇歇脚。疾步迈过湿漉漉的路旁野草,独自来到一块长满青苔的石板上,石板的对面就是一汪池水。秋风起,雨滴落,任凭冰冷的雨丝拂动冰冷的脸颊,只为让自己与眼前的景象融合在一起。
此时,秋风一点儿也不甘示弱,连绵不断地吹着,不断搅动着塘边的水草。水塘不大,中间有一个小土堆,同样长满了水草,弯弯曲曲地与岸边相连;塘水不深,但也有鱼翔浅底之美,倒映着岸边的水草,摇曳着,不知是摇曳的水草搅动还是秋风吹起的波澜,一层又一层,互不打扰,却又交织在一起,一副巨大的山水画瞬间构图完毕,飘飘呼呼,景不醉人,人自醉。
眼前巨幅的山水画瞬间也让自己变得微乎其微的小,似与枝叶同杆,虫蚁同体。从天而降,置身其中,眼前景、目中物,转瞬间恰似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没有川流不息,更没有纷扰繁杂,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得体。此刻,恰似化作晋太元中的武陵人,一叶扁舟、一盏渔灯,静悄悄的戴上斗笠、划动双桨,以捕鱼为业。偶尔累了,就坐在船舷上歇上一杆儿,清空一切杂念,全身心的与水中影、影中人交融,升华……
起身,继续摆动双桨,向水面的尽头划入,也不知道划了多远,就想在捕鱼之余,探寻一番前方的“桃花林”,武陵人的“世外桃源”。
越往深处,虫鸣山幽,人迹罕至,似有云深不知处之感,“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心生窃喜。而就在此刻,风骤然加大,水面的浪也愈发汹涌,豆大的雨点滴滴答答,扁舟不停的摇摆,难以操控,几乎摇摇欲坠。赶忙挥动双桨,将扁舟划向岸边,咬紧牙关划呀划,在快耗尽最后一口力气时,终于来到了岸边一颗梧桐树下,硕大的叶子足以抵挡此刻的风雨。扁舟靠岸的那一刻,雾也越来越浓,似乎只有用双手剥开,才能勉强看到远方。
天公不作美,只有放弃了“桃花源”。但也不遗憾,因为“桃花源”就在前方,不远了,熬过这番风雨,这个寒冬,待山花烂漫之日再去探寻一番,到那时风景也就不一样了,何如?
此刻雨越来越大,雨滴刺破树叶噼里啪啦的打在脸上,身体不经意间抖动了一下,此刻身后传来一阵催促声,“雨下大了,快上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