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电影快绝迹,我得看它最后一眼

Ladies and 乡亲们:

机叔卷土重来了。

好多人在后台给Sir留言,希望聊聊最近院线新片《长江图》,说没看懂。

Sir就让阅片如云的叔叔我出马,来解各位燃眉之急。

先说个笑话。

原来在机叔的大学里,有个碟片店。

专门卖各国各种DVD,既有好莱坞大片,也有欧洲文艺大片。

它不像其他碟片店,一般按照国家分类,什么美国片、中国片、岛国片......

或者再专业点的,会按类型分,什么爱情片、动作片、科幻片、爱情动作片......

这家的分类,超牛掰,就两种……

看懂,看不懂。

写着看懂的那边,基本上都是好莱坞大片。

写着看不懂的那边,从欧洲到亚洲,包罗万象。

天生喜欢挑战的机叔,自然喜欢从“看不懂”里找片看。

于是,练就了现在的火眼金睛加……800度近视。

好了,牛逼吹完,言归正传。

文艺片“看不懂”,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细究原因,无非以下几种。

一、故事情节简单。

主流商业片1分钟内,就能给你来个起承转合。

文艺片估计10分钟,连个“起”都没走完。

二、主题隐喻晦涩。

主流商业片一般讲的都是大白话,一看就懂。

稍微有点悬念反转的,大多数观众就大呼烧脑了。

平时看到这类标题不要以为多牛叉,其实,里面都是些好莱坞悬疑片:

文艺片里的各种暧昧、各种符号,观众别说烧脑了……

脑子都烤焦了。

三、叙事节奏缓慢。

主流商业片几分钟一个小高潮,推波助澜一直让你嗨到最后。

文艺片嘛,一个人走路都能拍个几十分钟。

就别指望它高潮了。

蔡明亮的《西游》,拍个僧人走路拍了几十分钟

这样的电影,别说看得懂,看不看得完,都是个问题。

所以,机叔今天刚好拿《长江图》,来正面回答一些关于文艺片看不懂的问题。

提升逼格的机会又到了。来,我们开始——

先说故事,《长江图》的故事,表面上看很简单。

一个男人整天开着船,碰到个女人,就开始演船戏。

然后,船员都离奇消失了,就剩下他。

然后,他也被人捅死了。

没了。

这不啥都没说嘛!

别急,其实仔细看,故事没那么简单。

整个电影的线索十分清晰。

讲的是这个人开着船,沿着长江,逆流而上,直达源头。

在船上,他找到一本诗集。

每次神秘女人出现的地点,都是诗集上标注的地点。

船上还托运着一个货物。

是一条奇大无比的鱼。(别误会,这不是《大鱼海棠》真人版)

因为这条鱼,还牵扯到一个神秘的组织。

主角,也因此有了生命危险。

所以你看,故事不简单。只是这些线索,需要观众自己挖,慢慢拼凑。

说起这种故事结构,机叔想起了另一部电影:美国经典名片,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

同样是一个特种兵逆流而上,看到社会景象的各种变迁的故事。

最后,文明和野蛮,先进和落后,这些界限都模糊了。

《长江图》的逆流而上,也有相似的味道。

说完情节,接着就说隐喻。

长江、船、大鱼;

男人、女人、诗;

还有沿途各种代表宗教的寺庙、佛像。

甚至连三峡船闸,都被导演拍成了机械的教堂

综合起来,我们不难理解——

这部电影探讨的,是自然与机械、人类与诗意、情感与宗教等等的关系。

长江就像一条线,把这些东西连缀在一起。

对这些关系的理解,是每个人都能参与并且得出见解的。

只要是个中国人,尤其是长江边长大的中国人,不会觉得这片子晦涩。

反而从电影里,可以看到自己的回忆,自己的成长,自己的伤感。

所以说,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

所以,导演怎么能说得太直白呢?

越直白,能表达的东西就越窄。

就像机叔的女神老爱问——

我到底哪里好?

这种千古难题,谁答得上?!

换个人,答案就不一样。

但每个人的感觉,都不能说不对。

所以,《长江图》里的这些隐喻和符号,你整明白关系,就可以了。

具体代表什么意义,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再说到第三层,叙事的节奏。

信息量都这么大了,你还觉得《长江图》节奏不够?

嗯,好多人,无非期待几个大场面。

特别是最后,最好能来个,长江巨怪大战驳船。

这种奇观,本片是没有。

但别的奇观,够闪瞎你的眼。

机叔不说话,就贴个图。

这样的视觉效果,你真觉得会比那些五毛特效奇幻片差么?

为了拍出这样的影像,导演构思了六年,拍了两年,还做了两年后期。

钱不够了就停工,筹到钱了就继续拍。

为了能让观众看到如此壮丽的画面,导演还是用胶片拍的。

只可惜,等电影拍完,胶片放映都快被淘汰了……

于是,导演又把胶片转成了4K数字版。

为了能让观众看到一流的视觉效果,导演前前后后真砸了不少钱。

你说,现在哪个来抢钱的IP大咖,有这种良心?

所以,说文艺片故事简单、隐喻晦涩、节奏太慢?

故事简单,并不代表信息量小。

隐喻晦涩,并不代表个中意思难理解。

节奏太慢,并不代表缺乏视觉奇观

而且,故事简单点,节奏慢点,也方便了观众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我们不是没有看懂文艺片的能力。

只是,我们需要投入一些,培养一点看懂文艺片的耐心。

作为“中国最后一部胶片电影”,《长江图》值得你去趟影院。

导演杨超,还非常贴心地为毒舌用户制作了一期导览视频。

他想亲自告诉你,如何欣赏他自己的电影。

来,戳一下视频,先用这5分多钟,让自己的眼睛美一把。


【毒舌开场6分钟】21 今年中国最美的文艺片导演独家解读 - 腾讯视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