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工作,免不了审批,即使是安排的工作,也会要求提交申请。
上周去成都培训,共有十七位同事参加,每个同事回来都需要自己报账。
但报账资料中,审批表是由我找领导统一签字后分给各位同事,然而这份审批表还没签完字。
早上一到办公室,就有同事过来找审批表。
我一脸懵逼,这东西似曾相识,而又无比陌生,一周的培训已经打乱了我的工作节奏,似乎有点接不上了。
稍微缓了一下,接着就是翻箱倒柜,寻找签了一半的审批表。
正在我为此着急之际,花姐叫我下乡,说是明天有领导来视察工作,要提前准备产品到枇杷产业园区摆展。
一周不在办公室,看来发生了不少事。
目前的状况是,摆展地点与产品已经确定,只是现场的展台还未搭好。
下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去枇杷“亿元村”,明确展台大小,以及搭建展台。
来米易三月有余,第一次到大名鼎鼎的“亿元村”。
此村大力发展枇杷,并且将枇杷卖出了高价,从而让村集体的收入迈入亿元级别。
想想待会儿就要去村里最大的枇杷园了,内心止充满好奇。
车子还没进村,老远就看见漫山遍野的枇杷树,此刻正含苞待放。
每年都会有许多领导和学习团体前来参观和学习,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枇杷产业发展状况,特意挑了个好位置修了个看台,站在看台上,整个枇杷产业尽收眼底。
在离看台不远处,有一个极具特色的展馆,里面陈列着枇杷产业相关的加工品和产业发展故事。
这也是领导们前来参观听取汇报的场所。
我们的目的地就是这个展馆,展台会搭建在展馆门前的广场上。
在馆前广场下了车,花姐便打电话联系当村书记,找他们借桌子,搭展台。
奈何村书记正在地里干活,我们又哼哧哼哧跑到地里去找他,跟他讲了我们的诉求,答应帮我们。
然后将手里枝剪放在路边的石头上,带我去找桌子。
找完桌子,村支书的一个无意间否行为打动了我。
等一切都收拾好,准备离开之际,他也要继续他的农活。
可在他返回去拿枝剪的时候,放枝剪的石头旁有一撮草,他拿起枝剪的同时,顺势将其拔起。
就单看拔草也没什么好感动的,但这草在路边,对树毫无影响,不除也没什么。
但他熟练的动作在表达非除之而后快不可。
可见这就是他的一种习惯,一种始终与作物站在一起对抗杂草的习惯,无论草长在哪里,只要看见了,都会燃起清除的冲动,所以他拔草才动作让我特别深刻。
这也是每个农民的写照,他们都会不自觉地与庄稼站在相同立场,一起敌对这田间地头的一切病虫草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