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家宅了大半个月,无比怀念外面的世界,偶尔到楼顶上放放风,然后继续宅!
宅在家里倒也不是无所事事,偶尔也会思考下人生。除了疫情新闻以外,关注最多的一个是买菜,另外一个就是教育。买菜是基本生活需求,其他的活动可以取消,吃饭不能取消啊!至于教育,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教育当然不能不关注。
由于疫情原因,出门买菜也是能少去就少去,网上买菜成了第一选择。想到黄海老师的年度得到报告《消费产业报告12讲》里专门讲过一期生鲜行业,说这是消费产业最难啃的骨头。疫情期间给了生鲜行业一个契机,像我们家原本不在网上购买生鲜的,也不得不选择网上购买,虽然价格有点偏高。当然目前价格偏高,还不是产品本身价格高或者供给不足,主要还是物流原因。很多地方封路导致运输不畅,另外快递的成本也提高了。虽然快递费并没涨,但我相信疫情期间快递小哥的工资必然会提高,羊毛出在羊身上,增加的这部分成本肯定是出在消费者身上,当然我们也能够理解并接受。站在生鲜从业者的角度,倒是可以趁此机会大力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借机培养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习惯,等疫情过后能够继续保持网上买菜的习惯。
另一方面就是教育了。近两周全国各大高校和中小学陆续开学,受疫情影响,线上教育是唯一选择。于是各大在线教育机构纷纷行动,学习通、雨课堂、网易有道、腾讯课堂…各种听过名字和没听过名字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各种推广互动搞得不亦乐乎。然而繁华背后是什么呢?真正开始上课之后,先不说教学效果如何,硬件设施第一个就遭不住,各种卡顿、掉线不绝于耳。关键原因就是带宽不足,难以承受这么多人同时在线。我想到了吴军老师在《前沿科技吴军讲5G》这门课里讲过,5G相对于4G的最大优势就是带宽,可见5G发展是多么有必要。一旦5G发展起来了,大规模在线教学最起码在技术层面上就不会碰到现在的瓶颈了。
其次就是教学效果了。从线下教学猛然过渡到纯线上教学,学生不适应,老师也不适应。就拿我为例,昨天录一个十几分钟的视频,都花了快一个小时,反反复复好多次。最大的感受就是面对一个屏幕讲课,真不习惯。当然,这种不习惯还可以慢慢克服,缺乏互动交流才是最要命的。教学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交流,是互动,是反馈。面对冰冷的屏幕,没有互动交流的学习,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沈祖芸老师在《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里提到,“任何教育方式都无法替代教师对孩子面对面的影响”。一方面,能否保证学生学习了安排的任务就是个未知数,特别是目前带宽不足必须错峰学习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即使学习了,学习效果到底怎样,也很难得到反馈。当然各个平台都有反馈机制,但是作为大学老师,即使在教室上课,很多学生也并不会把真实的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往往是小问题憋成大问题,滚雪球一般越积越多,哪能指望转到线上这种情况就能有所好转?
当然我们学校下星期才开学,到底会怎样现在也还不好说,也许大家在家里憋久了,情绪高涨也未可知。那就拭目以待吧!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在线教育爆发式增长,疫情过后拿什么留住学生?》,这篇文章两个观点,其一是目前在线教育红红火火,等疫情过后能否留住学生和流量,不至于昙花一现,是从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对于生鲜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二是最后一段话“温鑫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最关键,跟教学的具体形式与技术手段关系不大。对在线教育来说,师资问题是最好解决的,相对难解决的,是学生的上课体验,比如互动性、个性化,还需要看平台与老师的磨合程度而定。”这段话说的非常好,我也深有感触。我在教学中也是个技术流,喜欢采用一些新软件新技术,例如用iPad和Apple Pencil教学,用雨课堂、学习通等智慧课堂教学工具教学。但对学生来说,这些也就是三分钟热情。好好学习的,即使用最传统的粉笔黑板也会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的,再什么炫酷的花样也不好使。所以,最重要最关键的,对老师来说是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和反馈,对学生来说是自觉性和能动性。一个巴掌拍不响,光老师使劲,学生不愿意学,就是让孔圣人来教也不管用啊!
所以说,技术手段不重要,人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