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南市蒲城县永丰镇河城村东侧,分布着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龙首渠井渠遗址,大约修建于西汉武帝元朔至元狩年间(公元前128年至公元前117年)。2003年9月24日,这里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12月8日,在摩洛哥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1届执行理事会大会上,陕西省的“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当时,在此修建水渠的时候,因为发现大量的龙骨,所以将这座水渠命名为“龙首渠”。
2021年9月13日上午,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之下,我和同事们一起前往大荔县参观洛惠渠水利工程。中午,我们进入蒲城县境内,在河城塬西北侧约400米处,参观这里的一处汉代龙首渠井渠遗址。当年,龙首渠在此穿越铁镰山,以井、渠结合的方式修建隧洞,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龙首渠从澄城县北头村引洛水入渠,沿着洛河左岸向南流5000多米,越过大峪河进入蒲城县永丰镇。从河城塬至温汤村的缓坡地带为第一段井渠,全长约2600米;从王武至大荔县义井村的商颜山北坡为第二段井渠,全长约4300米。
在第一段井渠遗址,总共发现七口竖井,由南向北依次编为1号至7号。这些竖井废弃以后,被泥土填满,形成圆柱状。如今,这些土柱内夹杂很多汉代板瓦、筒瓦、陶器等残片,直径约1.2米,深度约30米,被誉为“千年奇柱”。
修建井渠的方法被称为“井渠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也是龙首渠工程的主要环节。首先,根据地表形态特征,挖掘深井;然后,辨识地下水位情况,开凿隧洞;最后,修建地下渠道排水系统和支护体系。
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自徵引洛水至商顔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王国维在《观堂集林·西域井渠考》中考证,修建井渠的技法传到西域,成为当地“坎儿井”的施工方法。由此可见,龙首渠井渠在我国水利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