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日分享:
辅导孩子功课时,父母如何做到情绪稳定?
辅导孩子作业对大多数父母确实是极大的挑战,不仅需要有学科知识、教学方法,还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和稳定的情绪,否则既教不好孩子不说,还会伤到自己。双减政策落地后,虽然学生的作业量减少了,但没有了课外辅导机构和补课老师的指导,父母辅导孩子作业的压力和工作量,不仅没减少,一定意义上还可能增加了。那么,辅导孩子功课时,父母该如何做到情绪稳定、理性讲解呢?我谈一下个人的理解。
1、意识到能对我们情绪负责的只有自己,会让我们的心态更平和。父母也是人,当然会有情绪,但作为成年人,我们要意识到:真正决定我们情绪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行为的认知和理解。例如,有的父母认为听话才是好孩子,所以孩子不听话时会很生气。也有父母认为听话不是好孩子必备的品质,独立思考才是,所以当孩子质疑父母或他人的决定,做出自己的选择时,父母会为孩子的成长和独立而欣慰。那么,放在辅导作业上,一道题给孩子讲了几遍,孩子还是不会,如果我们认为是孩子笨、不努力或学习态度不好,甚至有意跟我们作对,就很容易生气。但如果能意识到可能是我们自己讲得不够明白,超出孩子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或缺少耐心,过于情绪化导致孩子太紧张,无法专注,就不会生孩子的气,而是把关注点放在提升自我上。改变认知,即可改变情绪。所以说,孩子功课好不好,父母辅导是否见效,与父母生气与否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因果关系,本质上还是父母自身的价值观、教育理念和情绪能力。
2、意识到发脾气无法促进孩子更好的学习,会让我们的情绪更稳定。学习是具有“情境性”特点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情感,会和学习到的知识建立关联,一起打包储存。每当孩子提取过去学到的知识时,当时学习的情绪、情感也会一并浮现,形成条件反射。如果父母常在督促孩子学习、辅导孩子作业时经常发脾气,甚至羞辱和惩罚孩子,那这些消极的生命体验就会导致孩子每次打开书本或考试答题时,内心都充满焦虑和恐惧,无形中削弱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自主性,导致孩子厌学,甚至厌世。正如萨提亚所说:“有效率的学习,无法在不信任、恐惧、不关心和胁迫的氛围中产生。父母要努力成为有影响的领导者,这意味着要成为友善、坚定、鼓舞人心和善解人意的人,这样的人必须直接从现实和爱的立场出发,而不是消极的使用权利。”
3、能不辅导,尽力不去辅导孩子作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重点不该放在辅导孩子作业上,而是在人格、价值观、性情习惯和行为准则的传递和培养方面。一方面,我们不一定具备辅导孩子作业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沟通技巧。另一方面,亲子关系中的辈分等级很容易导致父母居高临下、情绪化,缺乏耐心,最终导致辅导作业成为伤害自己和孩子亲子关系的“杀手”。父母要明白:关系先于教育,没有生命强有力的连接,没有好的亲子关系,就没有影响力,没有教育;关系大于教育,自己首先是父母,不是老师。孩子的一生之中,父母之外能给孩子讲题的老师有很多,但能让孩子始终如一感受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被无条件接纳和爱着的,只有父母。
当然,有些父母会不甘心,孩子遇到不会的题来求助,老师要求交的作业都对,我不辅导能行吗?父母有这个能力、时间、精力,当然可以。可问题时,我们会发现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会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的功课,讲着讲着就把自己绕进去,也会把孩子讲得更晕,无非就是三年级、五年级,早几天、晚几天而已。所以辅导孩子作业,父母的心放宽点,不要太执著。孩子能懂就懂,不能懂就多点耐心等等孩子。在孩子的学习上,父母要关注的是那些影响孩子学习的底层品质和能力,如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绪能力、意志品质等。有了这些品质和能力,好的学习成绩是一个自然的结果,而不是我们辅导孩子的目的。